市农委实施中心村绿化工程。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有休闲健身的绿地,绿地率达50%,其中2010年30%的村达标、2011年50%的村达标、2012年全面达标。
市住房城建委负责统筹协调中心村建设任务的实施。2010年开展农民住房产权登记试点工作,免费发放《农房建设图集》。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近郊区和东部、南部城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集中规划建设新型社区,将农民转变为居民,全面实施村改居。结合宁安城际、京福高铁等大型项目建设、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建设和防灾需要,整体拆迁、集中建设新型居住小区并实施安置。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土地集约经营,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优势,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加大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建设水平;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以中心村为核心区域,加大力度迁移分散的小村;通过新建小区、拆旧建新、自然村搬迁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形成农民集中居住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中心村建设的政策、意见,通过召开广播会、村民代表大会将中心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到千家万户,提高群众对建设中心村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中心村建设。在铜陵日报和市民论坛等开辟中心村建设专栏,掀起中心村建设的新高潮。
(二)强化组织,加强领导。中心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住房城建委、规划、国土、公安、交通、水务、市容、县(区)政府等部门组成市中心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中心村推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建委。
(三)加大投入,多方筹资。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吸引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至2012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中心村建设引导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区)财政按1:1比例给予配套补助,形成政府引导、乡镇村组织、农民参与的中心村建设机制。争取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引导改造户到中心规划区集中建设。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到中心村参与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场所、老年公寓、集贸市场、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在中心村建设引导资金中给予一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