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1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二三产共推进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开拓内外贸市场,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实施岛外新城建设,扎实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继续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老区山区建设,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各项民生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投入,积极推进科学、文化、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四)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财政建设资金,重点保障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强化政府投资监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五)支持对口支援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好新疆、西藏和南平的对口支援资金。
(六)坚持勤俭办事业原则。严格控制各种庆典、会议、接待、评选表彰等活动,有效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装修。强化公务支出管理,切实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四、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要求
(一)加强预算编制组织领导工作。各区和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及早布置,确保2011年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结合2011年工作计划,合理安排预算。各单位预算草案在上报之前,必须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通过。
(二)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从2011年起,我市开始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同时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做好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切实落实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办公用房物业实行定点定额管理。继续完善项目库管理,提前做好项目的立项、评估等前期工作,健全绩效评价跟踪问效机制,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在编制2011年支出预算时,各单位原则上应将不少于50%的历年项目净结余资金编入部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