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一一协调联动、功能互补。有效衔接开放口岸、特殊监管区、外向型产业园区外贸物流,建立交通互联、信息互通、通关互认的“一体化”模式,促进口岸与产业园区、特殊监管区联动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形成开放口岸、保税功能区与后续监管点门类齐全、功能完备、规模适度、服务高效的口岸体系,实现航空、水运、铁路口岸运量分别增长1、2、3倍的目标,建成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雏形,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1.口岸规模。
  航空口岸。到2015年,出入境旅客达60万人次,国际客货运航线达到15条,分别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国际货邮量30万吨,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0倍。
  水运口岸。到2015年,外贸进出口货物2500万吨,国际集装箱110万标箱,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00%以上,异地货源占比提升至30%。
  铁路口岸。到2015年,外贸进出口货物70万吨,国际集装箱6万标箱,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00%、 700%。
  2.口岸布局。
  (1)航空口岸:新开万州五桥机场为国家开放口岸,推进万州城市开放战略,建设三峡库区重要的空中门户。
  (2)水运口岸:主城以寸滩港水运口岸为核心,扩大开放东港、长寿港(化工码头》三峡库区新开万州港、涪陵港为国家开放口岸;沿江区县设立果园港、江津港、永川港、佛耳岩港、茄子溪港等口岸后续监管点,形成全市水运口岸开放新格局,初步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路运输枢纽。
  (3)铁路口岸:开放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口岸,建设贯通华南至太平洋、西北至欧洲的内陆铁海联运枢纽。
  3.口岸机构。
  根据口岸开放布局和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万州机场、万州港、涪陵港、东港和长寿港等口岸查验机构和人员。
  4.口岸服务。
  优化服务,简化流程,实现口岸全天候通关;推进口岸信息互连互通,提高信息化水平;扩大口岸区域合作,深化大通关,提高通关效率。
  三、“十二五”时期重庆口岸发展主要任务
  (一)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口岸主体工程。重点建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T3航站楼、第三跑道、航空快件中心和万州五桥机场国际厅,重庆港寸滩三期、东港作业区、万州港江南二期,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一批口岸主体工程和现场查验设施。
  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万州五桥机场、东港、万州港、江津作业区等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重庆航运和口岸服务中心、重庆海关化验中心。
  优化口岸集疏运网络。改善寸滩港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口岸交通集疏运条件,建设连接综合保税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专用通道和果园港、东港进港铁路,形成多式联运物流通道。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