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争取列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务实推进物联网应用,着力建设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数字电视网络,积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公众信息传输网络。
(三)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机械、化工、纺织、食品、医药等5大支柱产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推广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软件,提高企业产品设计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方面广泛使用电子邮箱、互动视频、网上展示交易会等网络应用。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信息化建设,使其成为“两化融合”的先导区。在30户重点培育工业企业中率先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大力扶持30户高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教育学院等高校人才优势,校企联合,推动软件业发展和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为“两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四)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我市目前信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要大力发展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品的组装、研发企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锂电池制造、硅电子产品制造等,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支持电信网络服务业发展,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鼓励本市信息技术应用公司承担相应的软件系统研发,以扶持本市软件行业成长,逐步壮大我市的信息产业。
(五)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应用,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资源,利用公共网络,结合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信息下乡工作,扎实推进电话、宽带村村通工程,提高农村电话和宽带普及率,实现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乡入村。提升开封农业服务网站功能,把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信息系统和网络统一延伸到农村,使广大农民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布信息、进行网上交易、享受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施农业数据采集工程,根据国家建立的统一农业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建设我市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数据库。引导农村、农业和农民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强化农民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气象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健全气象灾害公众预警体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