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部荒山绿化工程。完成荒山造林23.5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中幼林抚育65.5万亩(累计抚育面积)。坚持由易到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荒山和矿山绿化治理工作。工程重点:高标准绿化干线公路两侧、县城及风景旅游区规划范围内以及水库周围的宜林荒山和矿山。
(二)村镇家园绿美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对绿量不足,绿化标准不高的村庄加大绿化力度,进行绿化美化,力争三年后,全市所有乡村基本实现住户庭院绿化美化、街道绿树成行,村镇绿树环绕,村企绿树环抱。村庄林木覆盖率:山区半山区村达到60%以上,平原村达到30%以上,沿海村达到20%以上。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村镇公园绿化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可赏、可游、可娱乐的绿地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三)南部沿海绿地工程。继续推进沿海基干林带恢复和建设工程。在沿海公路两侧完善拓宽沿海基干林带,提升其防护功能,任务1.45万亩。全力抓好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大力引进推广重度盐碱地治理技术、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耐盐碱优良绿化植物及其繁育等技术,重点突破滨海盐碱土原土水盐调控、土壤改良培肥、绿化植物栽培等关键技术,筛选繁育一批耐盐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坪品种,研究推广低成本、高速度、节水源的原土绿化技术,建设一流的盐碱土原土绿化美化示范基地和吹沙造地原土快速绿化试验示范基地。在乐亭县、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滦南县、唐海县、南堡经济开发区、丰南区等沿海区域推广低成本绿化技术,实施海滨盐碱地绿化工程和湿地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任务6.7万亩,其中,盐碱地绿化1.7万亩,湿地自然修复5万亩。
(四)城乡一体绿网工程。在全市城乡开展绿美创优争先活动,通过三年努力,创建一批绿化达标、环境优美的绿色乡镇、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机关,在改善提高环境面貌的基础上,培养人们爱绿、护绿、植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的转变,推进城乡生态文化建设。
四、建设标准
(一)北部荒山绿化工程。1、荒山绿化。必须按照做工程的方式,坚持统一整地、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确保成效。工程重点区域全部实施工程造林,整地方式以大、小鱼鳞坑、围山转等形式为主。苗木全部采用容器苗,按山地位置、坡度、整地形式与规格,选择不同品种、苗龄的苗木;石灰岩山地缓坡采用大鱼鳞坑,坑内土层厚度50公分以上。陡坡采用小鱼鳞坑,坑内土层厚度30公分以上。无论围山转还是鱼鳞坑,要求外埂必须结实,能抵御日常中到大雨的冲击。栽植密度要求生态林每亩110株以上,经济林每亩60株以上。2、封山育林。采用全封或半封等形式。按照工程建设规范,设置碑牌、隔离网,落实看护人员,封育期间,禁止一切人、畜活动。3、中幼林抚育。区别林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实行分类抚育和管理。经济林抚育要以实现快速收益,提高产出效益为目标。生态林抚育要优化林分结构,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林木植被,突出景观效果,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综合生态功能,为改善居住地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