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建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预报系统
 业务科技科组织并制定实施建设规划,市气象台为主开发以中、小尺度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为基础,在2014年前逐步建立和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发布空间分辨率到乡镇的预报产品,并利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开展补充、订正和解释应用,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县气象站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监测、监视,并利用上级预报产品开展临近预报订正和跟踪服务。
 (二)建设覆盖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1.建成覆盖广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网络
 (1)建成覆盖广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网络。
 业务科技科牵头,市科技服务中心、市气象台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力争在2010年前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预警信息送达农村每一个地区,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到2014年建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的、进村入户的广覆盖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2)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网络媒体信息发布资源
 业务科技科牵头,市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在2014年前建成中国天气网县级站和兴农网县级网站,并充分利用其信息发布资源,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媒体和外部门信息发布资源
 业务科技科牵头,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在2010至2011年期间,完成利用社会公共媒体和外部门信息发布资源(公共电台和电视台、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等)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任务。
 2.建立农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1)县级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业务科技科牵头,市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各县气象局要在2010年底前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完善手机短信和电话气象信息发布系统。
 (2)乡镇级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业务科技科牵头,市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在2011年底前,乡镇要建立通知到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通过固定电、手机等通知到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并通过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向居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3)村级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业务科技科牵头,市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在2011年底前,村级要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通过高音广播、锣、鼓、信息专栏等方式向居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三)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