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重要农业生物基因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利用,重要农作物遗传育种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土壤、作物、环境水分循环过程及节水调控机理,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病原学及致病机理,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与基因定位,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理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等。
(二)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批既能扩大内需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制冷、生物医药、电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装备产业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开发资源、能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污染减排与治理、清洁生产等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制冷产业,重点围绕制冷终端产品、制冷核心总成、制冷配套产品、制冷原材料等四大产业开展研发,将新乡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制冷产品制造中心、制冷技术研发中心、制冷产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制冷配套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生物技术、生物育种、中药现代化、化学药和医药中间体等研发,依托华兰、拓新等公司,重点开发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等各类生物技术制品以及腺苷等各类医药中间体产品。重点支持新乡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研究开发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品与项目。
电池及延伸产业,重点支持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电动车、动力总成、电动工具等延伸产业的发展,将新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电动车辆及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
煤化工业,重点支持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研发煤制烯烃、煤焦油精深加工等技术,支持煤化工下游产品、煤化工关键装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煤制炔烃、煤制油的研究。
汽车及零部件业,重点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加强零部件的研发,推进新飞5万辆专用汽车、金龙30万辆电动汽车、天汽10万辆轻卡车项目的建设。
特色装备业,重点研发整机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等技术。重点研发起重机械、振动机械、煤化工等关键技术,支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研发。扶持铸锻件、基础部件、机床及辅具等基础配套件的研发。
有色工业,重点支持研发电子产业用铜材、高纯无氧铜材、冷凝铜管技术;支持铅冶炼、镁冶炼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食品工业,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核心,做强做大面制品、肉制品、果蔬产品、乳制品、豆制品、油脂、淀粉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现代生物、高效浓缩、快速检测、食品物流等新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方便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原料标准化技术研究,推进中式面制主食及中式肉制品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支持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天然环保型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推动食品产业技术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纺织工业领域,重点研发粘胶人造丝、粘胶短纤维、涤纶长丝、氨纶以及多功能差别化等高新技术纤维;支持大型涤纶、粘胶短纤维成套设备研发;支持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企业节水减排新技术开发;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开发。
造纸工业,重点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加大对原料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研究,支持特种纸品、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工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
建材工业,重点研发钢结构、节能板材、高强度管材等新型建筑材料。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为基地,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积极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加速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