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通报


  2、贯彻落实《条例》及相关配套办法,加强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条例》及《安徽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重新申请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单位认真进行材料初审和实地考察,在许可条件、许可范围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截至目前,省、县两级重新审核发放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36个,经检查持证单位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此外,各地还加大了对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蚕种生产经营行为,岳西县要求蚕种经营单位持证亮照经营,建立预约生产、合同采购、经营档案制度。青阳县加强对蚕种生产单位监管,实行蚕种生产全程质量跟踪,该县连续两年生产的蚕种检疫合格率均达100%。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各级农委和蚕种管理机构结合农资下乡、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条例》有关规定,按照《全省蚕种市场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以行业为主,联合行动,堵疏结合,重点把握春、秋蚕桑生产主要季节,加大蚕种生产流通领域执法。在各季蚕种订购和发种时期,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营造蚕种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的舆论氛围,对经营资格、许可范围、蚕种质量等进行重点查处。岳西、歙县、金寨、潜山、青阳等县农业执法大队对无证经营者开展了多次查处,金寨县近两年上门警告私订蚕种户30多人,依法处理销售“三无”蚕种4人,罚没款6000多元,岳西县2008-2010年共查处蚕种经营违规案件9起。对从外省购进的蚕种,主产县较好的把住了5关:一是供种方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二是供种方要提供省级蚕种质量检疫合格证明;三是蚕种外包装标识齐全并附有质量合格证;四是要做相关的质量检验检疫并保留样本;五是蚕种经营单位要有调运蚕种和蚕种催青的真实记录,原始资料应保存齐全。通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无证无照蚕种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制售、调入劣质蚕种等违规行为,蚕种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4、加强蚕种质量监督,确保蚕农生产安全。为了确保蚕农生产安全,各级主管部门将蚕种质量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强化源头管理:一是督查蚕种生产单位严格按照省地方标准《桑蚕种繁育质量》和《蚕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强化防疫措施制度的落实,确保生产合格蚕种。二是建立蚕种生产经营档案。各季蚕种生产、经营台帐,蚕种入库、催青记录、蚕种分发、孵化率调查,蚕种检疫等资料分项建档,专人管理。三是严格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程序,各生产单位和蚕种冷库都能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省地方蚕种质量标准,加强蚕种检验检疫,对检疫不合格的蚕种坚决销毁,杜绝超毒蚕种流入市场。四是加大蚕种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每年春季对全省原种、一代杂交中种成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抽查覆盖率达50%以上。由于加强了蚕种质量监管,蚕种质量明显提高,连续两年农业部蚕种质检中心来我省进行蚕种质量监督抽查,批合格率都是100%,综合成绩位于全国前列。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