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适时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事业单位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技术的环境。
(三)专利保护环境不断优化。
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执法能力不断提高;专利权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良好的法律保障,重点行业建立起知识产权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机制;会展业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知识产权工作得到重视。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较高,逐步形成有关工作部门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局面;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知识产权制度,运用专利信息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五)专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专利信息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建立符合惠州经济发展需要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县(区)、园区、行业、企业普遍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专利信息检索系统;科技计划项目、工业技改项目检索专利文献比率达90%以上。
(六)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善。
政府对服务机构的培育措施得当,全市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分布合理,经营规范,拥有不同技术层次的专业人才,能满足社会各界申报和管理专利的服务需求。
(七)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效果显著。
针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人员、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同群体的人员能基本知悉所应了解的知识产权知识,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持知识产权部门开展工作;在两年内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培训一次,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明显增强。
(八)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增加较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拥有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有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基本能独立应对知识产权问题。运用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战略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九)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
在试点期间,全市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增长率,专利申请质量不断提高,发明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原创性发明专利和向国外申请的专利在数量及质量上有突破性进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