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大培育力度,催生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域。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工作战略,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内部制度,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引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以及企业经营战略与决策等环节。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把专利增长量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考核的重要条件,每年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帮助企业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能力,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专利技术、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群;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特色,选择重点区域(包括园区、镇、街道)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把专利增长量作为衡量科技专业镇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集聚效应的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1.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指导企业及行业组织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消化吸收专利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催生更多自主专利,促进形成一批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强化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力争使主导产业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更多专利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重点构建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技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电子信息和石化等产业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形成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
2.推进企业专利技术标准化。建立专利转化为标准的有效途径,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推动专利成果产业化。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应对和防控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申报筹建国家或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充分发挥各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和科技攻关。鼓励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织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实现专利共享。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争取标准话语权。
3.强化企业品牌和商标意识。以块状经济、龙头企业为抓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做大做强一批传统、特色、优势商标。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驰名、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