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基本条件及建设指标的说明
(一)基本条件。
村的布局合理,村的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指严格按村的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分区,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其中,“管理有序”指,市场管理和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占道经营;施工场地设隔离护栏,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标语、广告牌设在指定地点。“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指,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村的绿化、美化情况良好,有较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村内应禁止散养家禽、家畜,确需饲养的,必须圈养,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二)建设指标。
1、农(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指辖区内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及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验收方式:由镇区统计部门提供证明。
2、主要道路铺装率(%):指村中主要道路铺装长度占总道路长度的比例。道路铺装包括硬底化或石子路。
验收方式:现场查看。
3、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利用自来水厂和经检验合格的井水等其他饮水形式取得合格饮用水的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验收方式:提供水质检验报告和现场查看供水设施。
4、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改厕情况,指农村中有卫生厕所的家庭占村中家庭总数的比例。
验收方式:由镇区卫生部门提供证明。
5、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村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流域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的要求。
验收方式:由镇区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6、大气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验收方式:由镇区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7、声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噪声污染控制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验收方式:由镇区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8、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四旁林之和占土地面积的比例。
验收方式:由镇区林业部门提供数据。
绿化覆盖率(%):指村镇建成区绿化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验收方式:由镇区建设部门提供数据。
9、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反映工业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情况,要求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规定。
验收方式:由镇区环保部门出具证明。
10、生活垃圾清运率(%):指收集、清运的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例。
验收方式:由镇区环卫部门提供数据。
11、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状况:视条件采取简单易行的收集处理,可用天然塘、土地处理或氧化塘等形式。要求辖区内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
验收方式:现场查看。
12、清洁能源普及率(%):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液化气、电等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例。
验收方式:现场查看。
13、人畜粪便处理率(%):对人畜粪便以三级化粪池、沼气池等形式进行处理的比例。
验收方式:现场查看。
14、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指人畜的粪便资源化利用量占粪便产生总量的比例。粪便资源化利用包括建有沼气池产生能源和腐熟有机肥等。
验收方式:现场查看。
15、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作物秸秆用作还田、有机肥、饲料或其他资源化利用的数量占作物秸秆总量的比例。
验收方式:由镇区农业部门出具证明。
16、病虫害综合防治率(%):指采取施用化学农药以外的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面积所占比例。主要措施有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栽培措施、育种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