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云浮的四大优势传统行业企业建立港澳台、东南亚、北美、欧洲、中东非、独联体等营销渠道,与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东盟等生产成本低廉、政局稳定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
3.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鼓励四大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企业积极运用国际企业管理标准,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的一系列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企业具有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重建,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完善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提升产业环境与资源友好度,建设低碳经济
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环境友好度,抓好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广清洁生产,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以石材、水泥、硫化工等传统耗能产业为重点,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二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鼓励引导企业合理地开发和配置资源,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有效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先在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硫化工等行业建立清洁生产企业认证,再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材产业重点在节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上,水泥产业重点在降低能耗、物耗和减少污染排放上,不锈钢制品、硫化工产业重点在节能和控制污染上,以点带面逐步提升产业的环境与资源友好度。
(五)落实“双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强优势传统产业布局指引,规整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产业集聚和区域特色。完善和提升专业镇的建设,形成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传统产业集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推进传统产业转移。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路,推动重污染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加快改造提升。对污染和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传统行业、镇(街)和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对于能耗和排放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和全市全行业平均水平,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相关方面要求的传统企业予以保留,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扶持和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对于在现有条件下不能改造提升或者虽经改造但仍达不到相关方面要求的传统企业,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其异地改造、转产转型或者实施关闭停产。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决淘汰各种落后生产能力。对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硫化工行业中能耗大、物耗大、污染重的企业要重点整治,达不到相关方面要求的企业,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其异地改造、转产转型或者实施关闭停产。
(六)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