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新兴产业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产业缺乏龙头企业。除了新能源产业拥有天合光能和亿晶光电两家龙头企业外,其他产业尚缺乏品牌影响力强、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产业规模小。新兴产业中除了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外,其他几个产业规模较小,占全市经济总量比例低。三是产业集中度偏低。新兴产业虽然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但布局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综合实力仍较弱,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还没有形成。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产品开发方面,常规技术仍占主导地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缺乏相关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五是招商引资缺乏战略项目。纵观近几年来招商引资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偏少,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

  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各省市都争相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产业升级的先导产业,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既面临着较好的内外部大环境,也面临着与发达地区比较缺少优势的严峻形势。一是前沿性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卫生、环保、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二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前景更加广阔,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呈现了智能化、系统化、集成化、多功能化、低碳环保趋势。三是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与苏州、无锡等城市相比也缺少优势,特别是物联网等产业差距更大。为此,随着国家、省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新兴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战略重点,我市要找准自身定位,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兴产业将推行“先行先试,科学发展;调整转型,创新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惠民发展;扩大开放,合作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创新、发展、提高的主旋律,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已有优势,按照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提升调优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及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精心培育物联网产业,加强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三、规划发展目标

  (一)总量目标。至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900亿元,年均递增28%。其中新能源2700亿元(智能电网1500亿元),年均递增30%;高端装备制造业5400亿元,年均递增26%;新材料3500亿元,年均递增27%;生物技术和新医药850亿元,年均递增34%;节能环保产业750亿元,年均递增32%;软件和服务外包400亿元,年均递增30%;物联网300亿元,年均递增35%。

  (二)有效投入目标。至2015年,争取累计完成有效投入4300亿元。其中新能源600亿元,新材料7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2500亿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150亿元,节能环保150亿元,软件和服务外包100亿元,物联网100亿元。

  (三)创新能力目标。至2015年,围绕新兴产业建设100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工程、检测)中心,建设250个市级企业技术(工程、检测)中心,建设150个校(院)企联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