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是根本。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成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加快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抓住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的机遇,整合资源,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快科教城、“两站三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传感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建设,为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壮大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工程。鼓励企业继续加强自主创新,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和建立人才团队培育机制、小额风险投资资金机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壮大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落实产业政策,加快推广示范应用和实行政府优先采购。落实国家、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源扶持,加大示范应用和运行。一是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制开发新兴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二是优先安排用地。积极为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发展空间,符合点供要求的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项目,争取使用省用地计划指标;对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的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地。三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的项目申报国家、省各类专项,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补助资金的支持。四是加大推广示范应用和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引导和鼓励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对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租赁、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工程给予补贴;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优先安排采购。
(五)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科技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导向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整合现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向重点新兴产业倾斜。现有市级各类扶持政策中70%扶持资金要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突出扶持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二是从五大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四是创新科技金融体系拓展引资融资渠道。围绕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一核八园”建设,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银行信贷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为支撑,以信用保险、融资担保、技术产权交易、并购重组等为手段,以金融政策和地方政策支持为动力的科技金融体系,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实现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应打破传统产业中企业“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轻装上阵做自己最核心最擅长的部分。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咨询培训、技术验证、产品检测、仓储物流、融资、担保等实现社会化分工协作、互利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融资和人才服务等平台建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地区部门责任分工。发展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影响深,与我市已经实施的五大产业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等扶持政策交叉面多,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新兴产业推进工作的领导,建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参加,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围绕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提出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