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4个规划的通知
(济政发〔2011〕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济南市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济南市果业苗木花卉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和《济南市种苗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加快提升我市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较快,花色品种日益丰富,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已成为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65.8万亩,总产量672万吨,总产值12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960万平方米,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4.5亿元,蔬菜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设施蔬菜规模小,建设标准不高;保供应急储备体系尚未建立,区域、品种和季节性短缺依然存在;绿色通道不畅,流通费用过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不强,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加大;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强,扶持投入较小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城市自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加强基本菜田保护、提高生产能力、完善市场流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省会城市自给能力、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创蔬菜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和丰富城市供应为基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坚持产品质量第一,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坚持规模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冬暖大棚4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总产值实现136亿元,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食用菌栽培投料达105万吨,鲜菇产量达到87万吨,总收入达到33亿元;建设5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20个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增加40%以上;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城市自给能力和保供水平稳步提升,应急保供体系逐步完善;通过蔬菜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00元左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立城市保供菜田,保障城市供应。加强现有常年菜田保护,根据我市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菜量,以及本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主要“菜篮子”产品供求变化规律和市场缺口保障难易程度等,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确定重点发展品种,以济南近郊区为重点,建立保障型保供菜田50万亩,其中应急型保供菜田15万亩(以历城区唐王、董家、遥墙、仲宫等为中心发展10万亩,以长清区平安、归德、文昌、孝里等为中心发展5万亩);以槐荫区段店、吴家堡,天桥区桑梓店、大桥,市中区陡沟、十六里河等为中心发展3万亩;以平阴孝直、孔村等为中心发展5万亩;以章丘绣惠、黄河、水寨、高官寨等为中心发展7万亩;围绕济阳回河、垛石、曲堤、新市、崔寨,商河玉皇庙、白桥等为中心发展20万亩。加强保供菜田保护,划定发展区域、面积和品种,强化保护老菜地,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充分调动菜农种菜积极性,丰富栽培品种和茬口安排,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要建立应急储备,调剂市场余缺,保障城市应急供应。
(二)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实施蔬菜品牌战略,加快发展章丘大葱、鲍家芹菜、刁镇韭菜、历城唐王大白菜、张而草莓、出口园葱、商河大蒜、黑皮冬瓜、平阴优质马铃薯、沿黄莲藕、济阳和章丘优质西瓜等50处特色品牌基地和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发展平阴土洞鸡腿菇、济阳林间双孢菇、历城珍稀食用菌、章丘双孢菇、槐荫平菇5大食用菌基地以及以章丘食用菌研究所为核心的液体菌种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10处食用菌高标准示范园区。在发展重点上,本着高端、高质、高效原则,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增效,突出规模扩张,突出品牌创建,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深入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以在省内外久负盛名的章丘大葱、鲍家芹菜、槐荫韭菜、唐王大白菜、北园莲藕等为重点,以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搜集、整理品种资源,加大对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开发力度,培育一批蔬菜原产地保护产品,建立保护示范田,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放大品牌效应。到2015年,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10个,培育省内外知名蔬菜品牌20个以上,食用菌名牌产品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