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济南市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济南市果业苗木花卉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和《济南市种苗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4个规划的通知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市级和县(市)区级蔬菜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固定来源。强化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对划定的保供菜田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提高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要集中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逐步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特色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保供菜田保护、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蔬菜生产设施化、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产销对接等给予重点扶持。
  (八)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蔬菜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保供菜田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协调和指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制定和完善蔬菜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济南市畜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政发〔2010〕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畜产品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38.1万吨,禽蛋36万吨,奶类31.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09.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8.8%;饲料兽药工业产值达到38亿元;62家畜牧企业进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16个,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超过60%,畜牧业已成为富裕农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少、档次低,畜禽养殖效益不高,畜牧产业化水平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不完备,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投入比重过低、额度太小,远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需要;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畜禽养殖对农村和城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正确引导畜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和效益相结合,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效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2.坚持质量安全原则。始终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生产与生态统一、发展与保护一致。4.坚持工业化管理原则。用市场、质量、标准、竞争等工业发展的理念来经营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40万吨、60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2%、11%、10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递增率保持在5%以上;饲料企业达到100家,工业饲料产量达到74万吨,增长31.7%,产值33亿元,增长31.38%;兽药产值达到18.7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全市主要畜禽基本实现良种化,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00家,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到800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建成奶牛、生猪、肉牛肉羊、禽蛋、禽肉等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全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2∶1;完成国家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