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电局市发改委无锡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锡政办发〔2011〕11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信电局、市发改委《无锡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无锡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市信电局、市发改委 2011年4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一)“十一五”信息化回顾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三化齐进”,软件和信息外包业、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三业并举”,信息化发展环境理性有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显著提高。
1.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无线无锡”初步建成
全市城域网光纤皮长达到2万5千公里,光纤网络实现了“村村通”,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50Gbps,各运营商城域网网间速率小于50毫秒,国内最高标准的中国(无锡)国际数据中心落成投运。基本完成了“无线无锡”的建设目标, 8000个无线接入点覆盖了全市所有重要公共区域,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全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超过70%,电脑普及率达到83.5%。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取得圆满成果,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0万户,移动数字电视覆盖我市主城区。
2.信息产品制造业稳步增长,产业集聚态势良好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无锡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801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省15.1%,产值位居全省第2。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处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0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3.9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完成销售收入46.6亿元,排名全国第4位,江苏省第1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已形成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
3.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规模质量长足发展
依托“530”计划、“千人计划”,结合 “人才特区”建设,引进了大量软件中高端技术人才。软件载体从2005年面积不足40万平方米发展到446万平方米,拥有20多个特色化专业软件园区,形成别具一格的“PARK经济”模式,2010年全市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国内软件外包“十强”企业无锡市引进了其中8家。“十一五”期间,经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数量从57家增加到349家, 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数量从275件增长到1154件,通过CMMI-3级以上认证的企业数量从1家增加到89家,开展ISO27001认证的软件企业从无到有,已通过44家。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58.2%,是国内重点软件城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软件产业排名也从2005年的全国第14位上升到全国前10名。
4.物联网产业资源快速汇聚,工程示范效果明显
建设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是无锡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城和现代服务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我市制定出台了物联网发展规划和一系列物联网发展政策,建立了物联网研发应用平台与物联网“四园一中心”等专业载体,进一步优化了物联网发展环境。合力打造物联网创新高地,力推物联网应用示范,初步具备了在物联网发展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基础。目前,一批科研机构云集无锡,一批高等院校汇集无锡,一批重点企业聚集无锡,一批示范工程助推无锡,一批高层次人才投身无锡。2010年全市物联网产业链企业259家,实现销售收入365.2亿元,企业数和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感知水利”、“感知环保”等示范工程已经初步显示示范引领作用。
5.企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电子商务逐步开展
我市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流通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依靠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市企业上网率达到90%,其中大中型企业上网率为100%;近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均建立独立的网站;近50%的企业开始了电子商务工作。
6.政务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应用引领成绩斐然
电子政务处于融合发展阶段。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权力网上运行”信息系统后,已有53个市级行政职能部门公开静态行政权力6670项,动态运行各类行政权力130余万件,实现了“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电子监察全覆盖”,其接入规模、应用系统和信息流量名列省内第一。政务外网覆盖了市县镇村四级,市级近70个单位、9个市(县)区和642个社区(村)接入政务外网。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身份认证中心,目前已发放党政机关身份认证单位证书200个,企业身份认证单位证书12万个,党政机关电子公章近500个。
政府部门业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无锡政府网站通过整合、优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级评测中屡获殊荣。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我市政府行政效能。民政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获得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包含“一库五平台”的无锡市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运行,已有8个部门710多万人口个案信息汇总入库,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全国应用典型。
7.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便民惠民初显成效
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代表的医院信息化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网上粮店、当家E网超为代表的面向市民服务的服务网站运行良好;无锡市民学习中心正式成立,为市民提供公共的数字化服务,初步构建市民终身教育数字化平台;客源地系统已在无锡和镇江两地实现落地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游;以“江南农网?全国百强网站”、“12316三农热线”、“农信通”为主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建立起了农业信息服务的“绿色通道”。
无锡市民卡工程荣获“2009年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初步实现了“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全面提升了无锡市的社会信息化和为民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将下沉到社区的民政、劳动、计生、残联等业务信息系统全部整合到社区行政事务工作平台,形成了统一的社区工作门户,方便了社区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办事效率。无锡市便民服务平台依托“96158”便民服务呼叫平台、便民服务网站和社区便民服务站,利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覆盖全市、服务全民。
8.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趋完善,“无锡模式”基本建立
经过多年探索,无锡形成了一套“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信息化发展理念,建立了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在全市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中把CIO纳入重要环节,充分发挥CIO在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和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制度,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程序,制定并发布了《无锡市信息化专家管理办法》和《财政性资金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细则》等制度,无锡信息化发展走上了快速有序、信息善治之路,2010年无锡成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信息化就在你身边,信息化改变你生活”的“无锡模式”初步形成。
但是,我市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发展目标与要求相比,仍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共享交换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关键和核心技术,同质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资金还缺乏长效机制予以保障;尚未确立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特有环境优势,尚未形成“资本-制造-技术”的良性转移机制,存在产业发展和再次转移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以信息化为焦点的竞争中,必须以不进则退的忧患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巩固提升基本现代化成果、迈向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谐宜居幸福城市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市重大战略部署,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把握趋势中寻求突破,在实现突破中增创优势。
1.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成为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支撑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网络日益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手段日益成为重要的沟通方式,信息产品日益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作条件。信息技术朝着智能、开放、集成、安全的方向持续创新,信息传输呈现全IP化、宽带化、无线化相融合的趋势,物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化建设从粗放型建设向集约型建设与运维转变,从以分散应用建设为主向信息全面整合共享转变。传感器、泛在网络、云计算、地理信息等使能技术带来的契机和无锡在“感知中国”方面的巨大优势,将促进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等的全面升级与创新,引领城市信息化。无锡只有把握这一趋势和特点,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加速信息技术在各类应用中的融合渗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力地支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社会和谐发展、城市功能提升、政府职能转变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信息产业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产业层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