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电局市发改委无锡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大力推进智能家居和电子家务建设,利用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FRID等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家电的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家庭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3. 推进区域物流信息化,促进物流企业绿色增长
  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网络化发展要求,从无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发展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形成立足苏锡常、面向长三角、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鼓励企业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利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GIS、GPS、物联网、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对传统物流资源的整合与改造,完善无锡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交通物流的管理信息、需求信息、供给信息和基础设施运行信息,为公众提供包括行业综合咨询、物流供需信息、市场预警信息、运输保险服务、货物跟踪服务、经营资质查询等在内的一揽子物流信息服务;实现大型货站的信息共享,优化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入信息租用管理模式,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建设;构建物流服务品牌,进行物流服务创新,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4. 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促进国际化建设步伐
  围绕建设“旅游城”、“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的目标,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旅游资源中的支撑作用和助推力量,以“中国益游网”为基础平台,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和“客源地工程”建设,开拓旅游产品宣传、推广、营销一体化、不受时空限制的长效通道,实现新形势下无锡旅游营销模式的转型,促进无锡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拉动无锡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政府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投入,做大做强旅游数据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呼叫中心,进一步提高无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水平。
  5. 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三农”包容性增长
  加强对涉农网站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力度,推进以“无锡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网”、“江南农网”等涉农网站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水平,丰富信息资源,加强交流互动,提高信息服务效果。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促进宽带光纤网络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发挥电脑、电话、电视等信息载体的优势,拓展信息服务覆盖面。
  统一建立全市农业科技、市场、政策、气象、水文、资源、环境、病虫害等专业数据库,积极推进农业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农业管理与服务系统,使信息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6.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政府搭建平台,市场化运作,组织协调信息化服务商和运营商,开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服务。针对我市数万家中小企业用户,为他们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化知识、具体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包括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与应用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等。
  大力支持采用低成本国产化软件系统推进中小企业信息资源聚合、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中小企业内部订单的信息化管理,和外部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五)加大力度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和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形成,加强和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以加快构建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使无锡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示范为牵引,集聚国内人才优势,攻克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池,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爆发力强、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按照产业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密切关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机会,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及其它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
  通过优化人才、资本、政策和服务环境,加快建立健全物联网产业联盟,做大做强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市外优势企业,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企业集群。
  2.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主线,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力度,建设省级“两化融合”产业服务园和示范区,组织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及应用推广项目,加快培育示范企业。通过“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无锡工业由大变强,确保无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融合。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等技术和嵌入式软件、专用芯片融入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提升研发设计和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和更新换代。
  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的融合。积极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柔性制造(FMS)等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和生产控制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工业精益化生产。
  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融合。重点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信息技术与采购营销的融合。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B2B、B2C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推广在线交易、电子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效率。
  促进信息技术与节能减排的融合。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的水平。完善信息化监测系统,对全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能效监测和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挖潜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促进信息技术与流通管理的融合。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B2B、B2C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推广在线交易、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效率。
  3. 着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新兴技术研发,夯实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重点做好下一代及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工作,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重点发展物联网、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节能环保、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五大新兴产业。
  把培育新兴产业与打造特色基地结合起来,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抓好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整机和终端设备企业,构建完整新兴产业链条,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高科技、专业化新兴产业特色集群,着力建设物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微电子、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新兴产业大发展格局。
  围绕打造“高端化、高新化、高智化”的产业结构,严格项目选择,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高端、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高和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和产业,加快我市产业高度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围绕“重大项目、终端产品、新兴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加强储备一批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关键作用的重大技改项目、一批新经济增长点项目、一批龙头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一批能够提升工程成套能力的核心技术和项目。通过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奠定无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后劲。
  全力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努力实现园区经济量增质升。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按产业链配套凝练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做长做强产业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世界品牌。
  4. 继续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