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和编审人员应当在造价文件上签名和加盖印章,并对造价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违反前款规定出具的造价文件,不得作为审批、招标投标、签订合同或者结算支付的依据。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工程决算。工程决算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未通过审查的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在竣工验收前,应当组织对项目造价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造价活动中不得出具虚假的计量计价报告,不得虚报工程造价。
第十六条 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资格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资格证书;
(二)接受招标人和投标人或者2个以上投标人对同一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三)以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四)转包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鼓励在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中开发、应用工程造价软件。采用开发、销售的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定额计算机软件,应当经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鉴定。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造价从业机构及人员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档案制度;对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记入其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造价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工程造价资料收集整理制度,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及时收集有关工程造价文件,并向社会发布工程造价信息。
交通运输造价管理机构收集有关工程造价资料时,工程发包人、承包人、工程造价咨询等有关单位应当给予支持配合。
第二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