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各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动员阶段(5月26日前完成)。正式启动全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负责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打击整顿阶段(5月27日-11月30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打击整顿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完善非法添加行为案件查办机制,加强非法添加行为源头治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30日-12月31日)。各区、县(市)政府和各有关委、办、局负责开展自检自查,市政府将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打击整顿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对未能完成任务指标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格落实责任制
(一)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查证验货、购销台账、过程控制、产品召回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大型食品企业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所属公司产品出现问题的,要暂停本企业所有同类产品的销售并向社会公告,经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销售。
(二)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将其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大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保障监管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