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市国资委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11年,各企业应通过制订推进方案、建立预算组织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报告体系等措施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完善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等体系;同时,产业类企业先行试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012年,各企业应基本完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体系的建设;

  2013年,各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重点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应重点抓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关键环节。

  (一)预算编制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预算编制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短期的、具体的、可行的、量化的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的过程。各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建立统一的预算编制方法,通过设计适应于企业行业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需求的预算编制体系,增强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营结果对比反馈的可操作性。

  1、目标衔接

  企业应当围绕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并对照先进企业的发展状况,确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既要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管理基础;既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积极发挥各预算单位的能动性、积极性。

  一是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保持衔接。企业的预算目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具体落实。企业通过预算目标实施,要提高对战略目标的认识,更好发挥战略协同效应,不断强化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二是总体预算目标与个体预算目标保持衔接。在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个体目标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潜能,为个体制定具体可行的预算目标,使个体产生利益动力和责任约束,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激励个体通过努力来实现预算目标,实现个体贡献的最大化。

  三是各项预算之间保持衔接。全面预算应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经营预算为基础,延伸到成本、费用、资金收支、投资、筹资和分配等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财务预算;在完成资金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专项预算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总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