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改造建设。全面完成现有的“两纵两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改造,及时开展省级公路网规划修编,积极争取更多普通公路通道列入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完善全省国道路网布局,强化普通国道与高速公路衔接联络,增强对乡镇节点的连接和覆盖。加快推进省道拥挤路段和未达标路段以及重要县道的升级改造,增加县市出入口快速通道和过境公路,着力改善县城以上节点的过境交通繁忙路段通行能力,实现国省干线路网全面贯通。积极推进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等两岸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对外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重要疏港通道、重要枢纽疏解线、城际快速通道、省级重点发展区域对外联络线以及重点旅游景区对外交通干线。“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主要国省道的二级路以上标准改造,规划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城际快速和综合运输枢纽连接线公路6000公里左右,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0%,全面提升普通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
(三)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着眼提升服务三农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提高乡村通达便捷度,增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撤渡改桥、危桥改造、陆岛交通工程,加快推进300人以上有条件的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推进农村公路灾害点整治,积极扶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干线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万公里以上,撤渡建桥总长约1万延米。
(四)加强公路养护。突出以人为本,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和灾防工程,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态公路建设,提升公路养护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高速公路养护重点完善标志、标线建设,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以打造生态路为载体,推行预防性养护,加强公路沿线绿化和环境整治;农村公路养护重点落实养护责任,提高经常性养护比例,增强防毁抗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实施国省干线生态路建设3000公里、沿线设施标准化建设4000公里,规范率达100%,安保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
四、积极发展民航事业。充分发挥民航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两岸合作、服务周边地区、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建设现代化民航基础设施,全面完成5个既有机场扩能工程,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武夷山机场迁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福州机场二期、宁德、莆田、漳州机场军民合用工程,认真开展平潭机场前期研究,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
图4:福建省“十二五”机场规划布局示意图(略)
积极拓展航空网络和民航市场,开拓国内国际航班航线,加快构筑省内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及台湾地区中心城市的空中巴士,与国内及东亚地区主要城市的空中快线。扩大厦门机场开放航权,争取福州机场开放航权,逐步引入航空运输和旅游服务合作机制。创新民航发展体制机制,壮大民航运力、队伍和产业,发挥厦门航空公司主力作用,支持引入基地航空公司,促进民航运输和多元化运输方式相协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建成福州竹岐、龙岩红坊等通用机场,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应急救援、防灾抗灾、产业应用、通勤公务、飞机维修等通用航空服务网络。加快建设福州、厦门两大枢纽机场航空城和武夷山航空服务中心,积极争取飞机制造项目落户,培育和集聚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和会展、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争取实现各设区市均有机场,各县市1.5小时车程可享受航空服务,民航旅客吞吐量达4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70万吨。
五、加快建设城市(际)轨道交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城市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加快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实施福州已获批准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建成地铁一号线,加快推进二号线开工建设,抓紧报批福州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争取每两年开工建设一条新线。加快完善和报批厦门、泉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争取早日启动项目建设。厦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涵盖漳州市区和龙海等周边地区,泉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各组团,认真做好厦门、泉州两大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形成。积极推进海峡西岸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利用既有铁路和新建城际轨道交通相结合,率先启动建设厦漳泉等城镇密集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提高城际轨道交通辐射覆盖能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同城化发展。到2015年,力争建成和在建轨道交通里程约200公里,福州、厦门部分线路建成投入运营,福建城市发展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图5: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示意图(略)
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理顺地方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不断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投入,加快建立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功能层次分明、网络布局合理、衔接换乘方便的高品质城乡公交客运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的公共交通服务。
“十二五”期间,统筹规划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和场站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乡道路资源,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密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加大公交场站和停靠站建设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落实地面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政策。积极发展上学、旅游、购物等特色公交服务,鼓励大型商场、企事业单位发展通勤交通,丰富公共交通服务形式。加快建设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调度、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公交,不断提高LNG、CNG等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比重。加快城乡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重点抓好中心城市至各县市短途客运公交化运营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大农村客运站场投资建设力度,推进重点镇等级客运站建设,加快行政村招呼站、候车亭建设。到2015年,全省城市公交汽车达到1.5万辆,其中清洁能源车辆达3000辆以上,力争福州、厦门两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40%,其他各设区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30%。
七、改革发展现代邮政。适应社会信息化加快发展新要求,深化邮政改革,强化发展动力,拓展邮政服务领域,完善邮政监管体系,切实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实施产业联动发展工程,推动邮政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快邮政、快递网络资源整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业务。实施邮政服务民生建设工程,加快村邮户箱工程建设,完成我省79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整合“三农”服务站、邮政便民服务站功能,满足农村用邮、信息服务、生产、生活资料配送等多方面需求。实施快递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枢纽附近建设快递物流产业园区,支持快递企业建设和完善速递物流网络,筹建快递企业处理中心或分拨中心。加快建设福州长乐航站对台航空邮件总包交换中心和厦门东渡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筹建福州对台水陆邮件总包交换中心,建立闽台邮政绿色通道。到2015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到130亿元,年均增幅18%,快递服务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