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海战略推进浪潮海量信息存储系统、浪潮天梭高端容错服务器、云计算终端和云计算操作系统等云计算基础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抢占国内云计算产业制高点。
  济南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具有计算能力超百万亿次、存储容量为千万亿字节(PB)级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为城市管理、工业控制、智能电网、电子政务等领域物联网应用提供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等方面的云服务。

 


  2.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以提高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太阳能:依托力诺、桑乐、华艺等企业,大力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零部件等产品,推进太阳能中高温供热系统以及太阳房、太阳能温室产业化。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实施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形成新兴太阳能光热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光伏晶硅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LED太阳能灯具等产品,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
  风能:依托北车风电产业园,引进、消化吸收风电设备新技术,形成500套风力发电机组和1000套叶片的产能。推进特大型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研发生产,加快中泰10兆瓦以上特大型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以秸秆、植物油皂角和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产品,鼓励发展生物质能装备和城市垃圾发电。地热能:加快适应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热泵技术研发,大力推广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等地热产品应用。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机械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工业“三废”生物处理技术及设备、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半导体照明产业。3.新医药及生物。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优势企业,加快建设以生物医药为重点,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协调发展的新医药及生物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以济南高新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实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打造形成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依托齐鲁制药、福瑞达、维尔康生化、力诺药业等企业,加强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积极运用基因重组、原生质融合等高新生物技术,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重组药物和预防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聚酶链反应(PCR)、生物芯片等体外生物诊断检测新产品。大力开发控缓释、透皮吸收、靶向给药等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加快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
  生物农业: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工程育种与疫苗、生物反应器、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生物制剂等高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广具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的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以作物育种、畜牧胚胎工程、畜禽疫病诊断试剂、生物疫苗和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酶制剂等产业化为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和企业。
  生物制造:以微生物制造和生物基材料两大领域为重点,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微生物发酵、催化剂、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发生产一批功能性、保健性、绿色环保食品、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和生物基材料,推动L-阿拉伯糖等优势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4.高端装备制造。以高端智能装备为重点,依托优势骨干企业,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扩大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升级。加快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提升重型数控冲压设备成套能力,开发新一代伺服压力机,优化大吨位重型系列多工位机械压力机,推动数控落地镗铣床、大型龙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向高速、高效、高智能化技术方向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精密数控车床、柔性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外圆磨床。加快推进钢结构数控加工、重型模锻设备等高端装备产业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配套水平,支持企业研发核岛主设备。培育发展电力巡检机器人、线路除冰机器人、同步智能电力电路巡检无人机。支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发生产,鼓励高端电力装备进入智能电网建设领域。推进以山东太古飞机工程公司为龙头的航空产业园建设。鼓励发展柴油机、特高压压力容器、电缆等海洋工程配套装备。

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

  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医药及生物和高端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推动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新材料,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建筑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五大类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大力发展整车、汽车零部件以及监测和管理系统。

 


  (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大集团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形成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
  1.汽车产业。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重型汽车:重点推进中国重汽重型载货车产品升级,积极开发应用先进总成,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安全、环保和节能性能。发挥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的优势,加快发展中高档重型汽车,大力推进载重汽车整车、世界最新发动机及零部件总成技术项目建设,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整车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先进重卡行列。支持重汽集团年产30万辆轻卡项目建设,形成卡车系列产品,冲刺世界500强。
  轿车与客车:重点发展中高档和经济型轿车产品,加快吉利、青年等轿车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提升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壮大轿车产业规模。吉利汽车以帝豪系列、MPV车型为主导产品,加快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坚持走合资合作道路,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得市场。支持青年汽车运用英国莲花汽车先进技术,尽快形成设计能力,研发和生产莲花L3轿车等八大系列中高级轿车产品。鼓励重汽打造一线品牌轿车系列。加快发展大中型豪华客车,重点发展低底板公交客车和BRT城市快速公交客车。
  新能源汽车:抓住建设“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基地”和“济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有利时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CEV)以及燃气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加快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鼓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联合开发,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快重汽新能源汽车章丘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青年、吉利等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建设,扩大宝雅低速电动车规模化生产,加快“十城千辆”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专用车:支持中集集团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及轻量化产品转变。鼓励专用车企业联合、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产品结构向“专、精、特、新”转变,实现专用车行业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新跨越。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运输车辆,提高集装箱运输车、甩挂车、厢式冷藏运输车、公路维护车的产品层次,形成生产集中、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改装车产业。开发环卫、邮政、市政作业、医疗卫生、高空作业、油田、通讯、机场、军用等特种车和专用车,提高质量水平,扩大产业规模。
  摩托车:以轻骑股份、轻骑铃木、山东重骑等为依托,以高可靠性、低排放、低油耗为目标,研究开发新型摩托车发动机,生产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摩托车。大力发展宽领域、多系列、规模化的摩托车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建设济南轻骑摩托车工业园,实现摩托车产业的振兴。
  发动机及零部件:加快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发动机,推进发动机的升级换代。围绕整车配套,加快推进吉利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骨干企业建设。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形成零部件与主机产品同步开发。重点支持明水汽配、安达、沃德、采埃孚、鲁得贝、汇九齿轮等零部件企业按照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零部件骨干企业和集团,提高汽车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提高整车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

专栏9 汽车产业专项

  打造两大汽车产业园明水经济开发区重型汽车产业园和济南高新开发区轿车、轻型汽车、摩托车产业园。
  建设两大汽车零部件基地历城临港汽车零部件基地和济南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基地。
  构建汽车产业集聚带以经十路为轴线,东起明水开发区西至济南经济开发区,全长100公里。涵盖章丘、历城、历下、市中、槐荫、长清,并辐射带动平阴等7个县(市区)及济南高新区,门类包括重型汽车、轿车及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电动车、摩托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汽车产业带。
  健全三个体系优化产业配套体系,优化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体系。
  壮大六大类产品培育壮大中高档重型汽车、轿车和客车、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摩托车和汽车零部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