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软件:组织实施好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推进开源软件、面向服务的基础平台、构件库等支撑软件研发及产业化,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软件:发挥浪潮ERP品牌效应,以山大华天、易恒软件、普联软件等优势产品为重点,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软件联盟,建立国产工业软件体验中心和示范基地,在汽车、机械制造等重点工业领域进行产业化推广,加快工业软件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研发、应用节能环保领域的工业软件,提高大陆机电、泓奥电力等面向工业节能和环保领域的软件研发水平。
嵌入式软件:以神思电子、华辰泰尔、三龙智能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程度,全面提升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集成电路设计: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ⅢC)为平台,依托山东省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华芯以及山东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点发展面向消费电子、计算机、通讯、安全、控制、汽车电子等芯片产品设计,提高我市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实现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新突破。
信息安全软件:充分发挥山东大学、济南得安、山东中孚技术优势,加大在密码算法、安全加密、网络安全监管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加快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中间件等信息安全防护软件产业化进程,提高国产软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支持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数据异地备份与恢复维护服务等业务发展。扶植一批技术精湛、服务质量过硬的企业,积极承接国内外市场的软件外包服务业务,做大做强软件外包产业。鼓励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
数字内容:着力实施一批动漫游戏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集研发、制作、运营、出版和国际认证培训于一体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格局,培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品牌。加快数字内容处理技术和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网络出版、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业态。
信息服务: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积极开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可视电话、手机视频、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等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业务,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双向数字电视以及以互动电视为平台的娱乐和商务服务等融合性新业务。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等行业发展。
专栏11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支撑平台体系
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立足中小软件企业需求,以提供公共支撑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重点,完善和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功能及服务能力。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资源,建立动漫游戏知识库、专业人才库、动作库、音效库、程序编码范例库、开放源码国产游戏引擎库等信息资源库,围绕实用化的动漫集群渲染技术、三维动作捕捉技术、高端特效制作等关键技术,提升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综合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服务。
中国软件名城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数据库、企业社区数据库、开源代码数据库、软件过程改进数据库和政策法规、认证服务、产品推介、企业招聘、项目申报等十项公共服务功能,建成济南-中国软件名城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人才需求、法律咨询、政策扶持等“一站式”服务。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省计算中心和齐鲁软件园,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建设面向各园区企业基于云的计算平台,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业企业需求,建设集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生产制造和网络营销于一体的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软件技术服务。
|
(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力度,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优先发展产业高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挖掘市场消费潜力,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原材料工业。重点调整优化钢铁、石化、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严格控制总量,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钢铁:积极推进济钢集团战略性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发展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产品,加快高强度、高韧性特厚板材开发,推进配套汽车产业专用钢板生产,形成完整的汽车、船舶用钢系列产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精品钢材基地。加快济钢绿色产业园循环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发展优质球墨铸铁产品,打造提升全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
石化: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逐步降低传统产品比重,大力发展精细化、高端化产品,形成以基础化工为依托、以新兴化工产业为重点、以精细化工为骨干的产业格局。传统基础化工,支持原油加工企业一、二次加工及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造,鼓励二、三次加工,延伸石油产品产业链,建设重质基础油、光亮油、重交沥青生产基地,力争中石化济南分公司炼化加工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吨。优化调整煤化工、化肥等行业产品结构,加快碳一化工有机化学品开发生产。积极发展新型化肥,重点研发缓释控释肥、生物肥和微量元素肥等复合肥。加快钛白粉技术改造和铬酸酐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新兴化工,发展植物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化工产品,形成由植物秸秆深加工生产呋喃树脂、功能糖系列、生物医药及中间体、有机生态肥等生物质化工产品和热电、乙醇等生物质能源产品的产业群体。推进自主创新吸水新材料产业化。培育发展氟材料、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工品等高端氟化工新材料。
建材:调整产品结构,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发展低能耗高性能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高端无毒防火保温材料、化学建材等建筑材料和延伸加工产品。大力研究和推广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墙体材料,重点发展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轻质板材,以及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和建筑涂料等化学建材。鼓励发展剪力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楼板、屋面板、楼梯板、阳台板、预制梁等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普通钢结构构件、轻型钢结构构配件等预制钢结构构件,加快住宅部品产业化。积极研究推广利用磷石膏、氟石膏、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工农业废弃物和黄河淤泥制作的新型建材制品。
专栏12 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
钢铁重点淘汰90平方米及以下烧结机、8平方米及以下球团竖炉、400立方米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电炉、转炉等落后产能。济钢集团公司6座350立方米炼铁高炉列入淘汰计划,2011年底完成。
建材重点淘汰窑径3.0米及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小型水泥回转窑、水泥粉磨站直径3.0米以下的球磨机等落后产能。我市14家水泥建材企业的18种类型、27台(套)直径3.0米以下水泥磨机等列入淘汰关停计划,2012年底完成。
|
2.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产业优化升级,拓展市场空间,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构建安全、绿色、低碳的现代消费品工业体系。到2015年,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
食品:充分利用烟草、饮料、乳制品、休闲食品等产业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深加工食品、生物食品、海洋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和方便休闲保健食品。培育“将军”品牌,重点发展中高档卷烟品种。以佳宝、伊利、维维等乳制品企业为依托,重点开发适应不同人群的功能奶,加强对乳品企业质量监控与管理。以趵突泉、百脉泉、银鹭、娃哈哈等企业为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优质、保健酒水饮料产品。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面构筑“放心面粉”、“放心食油”经销网络。提高肉类加工制造率,扩大对外出口。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积极发展包括阿胶深加工产品在内的保健型、功能性特种食品及绿色食品。以老字号、名牌产品为基础,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济南特色的焙烤冷食企业。
专栏13 拟规划建设的十大食品基地
奶源基地、冷食基地、精品糕点基地、种养加工基地、肉禽加工基地、馅料基地、食品产业基地、优质矿泉水示范基地、调味品产业基地、优质粮油基地。
|
纺织服装: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优化产品结构。以齐鲁宏业、三太阻燃、丽丝特、天齐等企业为主,加快新型纺织纤维技术创新。重点发展化纤仿真面料、新型功能性面料、特种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以“元首”高品质内衣为依托,优先发展针织时装、职业装、童装、休闲运动装、家居服等高档针织服装,形成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强化品牌化运作,提升企业形象,继续扩大“冠和”、“冠益”、“舜田”正装,“九羚”、“美若仙妮”、“水手”、“思远”休闲装,“新华”、“丹侬”衬衫,“美捷”家纺等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包装印刷:包装,重点开发高阻隔、耐高低温、防辐射、高强度、保鲜、无菌、防霉、防虫、可降解等节能低耗、多功能包装材料及包装产品。印刷,重点提升快速安全印刷、铝箔印刷、食品药品净化印刷、不干胶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工艺技术水平,加快形成以东港股份、省新华印刷、天一印务、泉华包装制品、力诺玻璃等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群。
家具:以绿色环保、资源节约为原则,重点发展软体家具、实木家具、板式家具、整体厨房,建成集家具研发、生产、展销、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家具产业聚集地,以北园大街家具(居)市场为窗口,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家具市场辐射,将济南打造成中国北方最有影响力的家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