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家电:围绕洗衣机、小家电和关键零部件,重点开发高效、节能、环保、低噪音家电系列产品。拓宽“九阳电器”系列产品,主要发展模糊控制多功能小家电、智能型豆浆机,发展家用餐饮、洗浴、洁卫、文化等用途电器产品,不断满足现代家居生活需求。鼓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研发智能化家居设备和智能康复设备。
  医药:加快化学新药发展步伐,重点开发抗肝炎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降血糖药物、手术麻醉类药物、消化道类药物及新型制剂药物。大力推动中药现代化,鼓励企业围绕名优产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巩固名优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优势,积极开发国外市场。以山东福胶、宏济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阿胶系列、人工麝香酮、小儿消食片、前列欣胶囊、冠心苏合丸等产品。支持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强化中药GAP认证工作。
  (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1.现代物流。大力实施现代物流提升工程,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标准和技术三个技术支撑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发展,重点打造“交通装备物流基地”、“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三大优势品牌,积极培育制造业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物流金融四大增长点,大力发展综合、产业链专业化、城乡服务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企业,逐步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到2015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至15%以下。

专栏14 现代物流提升工程

  物流支撑平台大力发展省际、省域和市域三级物流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枢纽型的物流交通系统,建设形成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交通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数字认证、网上支付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快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物流市场主体支持传统运输、仓储、货代、邮政等物流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挥铁路、航空、邮政、交运各自的优势,建立物流联盟,向集约化、一体化运作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拓展业务,增强辐射能力,迅速提高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行业物流依托济钢,推进郭店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培育形成钢铁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区。依托山水集团,加快发展水泥及其制品物流。加快建设区域性的商品采购交易中心。加快维尔康、盖家沟冷链物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全国的畜水产品冷冻和农产品冷藏区域冷链物流中心。
  2.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在线支付、安全认证、信用服务、标准规范、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推广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深化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推动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加快移动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积极发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和商务信息服务。大力促进电子商务进企业和进家庭的“双进工程”,以产业基础较好、电子商务较易推广的行业和领域为突破口,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普及对象,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培育壮大网商队伍。
  3.工业设计。充分发挥济南高校、科研院所积聚的人才优势,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推广工业设计软件,培育一批专业化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外包,鼓励工业企业将设计业务外包给工业设计机构,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并增加研发投入,壮大研发产业规模。积极承接国际工业设计服务外包业务,推动工业设计服务出口。加快培养和引进工业设计人才,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工业设计发展环境。
  4.制造业服务化。注重制造业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结合,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加快生产制造向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大企业的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在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分离非制造环节单独组建独立法人企业。深化生产和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支持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售后服务、生活服务等外包给社会专业化服务企业。积极发展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咨询、管理咨询、商务服务、检测认证、设备租赁、会展服务、品牌策划、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企业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五)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1.大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植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拥有知名品牌、对行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快战略重组,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信息化引领、产业链延伸、创新平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到2015年,力争培育20家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其中浪潮集团达到1000亿元,重汽集团达到2000亿元。

专栏15 拟重点培育的20家过百亿元工业企业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电装备山东电工电气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济南青年汽车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济南卷烟厂、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明水大化集团、中石油济柴动力总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摩托车工业园、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红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缔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2.加快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新、特、精”小巨人企业和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发展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提高相互间协作配套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到2015年,力争新增收入过2000万元企业1000家。

专栏16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信息化服务体系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达到10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7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60%。
  培训服务体系依托济南信息化培训中心等单位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50000人,实训基地达到120家。
  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体系建立12345中小企业政策咨询热线,准确、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政策咨询问题。
  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服务平台和创业辅导孵化器,逐步建立创业辅导专家库。
  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体系规范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到20家,注册资本达到40亿元,提供担保贷款累计额达100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覆盖全市60%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基本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用公共技术平台的中小企业超过50%。

 


  3.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重点培育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突出新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医药及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南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济南化工产业园、临港经济开发区等6个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强化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政务业务、公共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基本建成“数字泉城”。
  (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三大主线,深化CAD/CAM/PDM/CIMS/ERP/SCM等信息技术在汽车、机械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重点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健全完善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培育4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50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与IT企业、科研院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组织实施“两化融合助企”工程,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汽车和机械装备行业,重点推广并行协同设计系统、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快速可重构制造系统、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钢铁、石化和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建材行业,重点推广与工艺、设备等有关的高端工业应用软件,推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煤炭行业,重点推广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行业,重点推广智能电网、电力机器人,普及厂(站)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信息系统。纺织行业,重点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行业特点的虚拟化、数字化设计技术,开发设计资源数据库。现代物流行业,重点推广物联网应用,加强电子商务、智能化供应链等信息平台和网络信用体系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