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帮扶困难党员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落实党内结对帮扶任务。组织基层党组织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开展慰问活动,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健全困难党员调查摸底和登记制度,在困难党员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实施及时有效的帮扶救助。
--建立困难党员专项帮扶资金。指导市、县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党费支持以及整合现有各种扶贫帮困资金等多种形式,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以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金管理,主要用于创业就业资金支持、大病医疗补助、子女入学奖励等,充分发挥资金的帮扶作用。
--实施党员示范户带富项目。充分发挥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示范户作用,为困难党员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创业策划、信息咨询等服务,带动困难党员共同致富,力争每年至少培育出2000个左右困难党员创业致富示范户。抓好创业培训。每个市州建立1个党员创业培训中心,每个县(市、区)建立1至2个党员创业培训基地和5个以上党员创业实践基地,每年培训2万名困难党员。成立党员创业服务团队。省、市、县分别成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创业服务团队,为困难党员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
(三)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建立领导包保责任制。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县级领导带头包、部门单位领导定点包等形式,对薄弱基层党组织逐一落实包保责任。
--开展先进带后进活动。按照不同区域和类别,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等为单位,组织相对薄弱的基层党组织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本部门本单位先进党组织对薄弱党组织的帮带责任。
--开展“千名处长进千村”和“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活动。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省直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到薄弱村进行接力帮扶,定期深入包保村,在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整治和平安村屯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增强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组织800名市、县机关党员干部到薄弱社区,重点在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组织200名市、县机关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载体创新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