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此表根据畜禽血清、组织或禽泄殖腔拭子采集情况填写;②“畜禽种类”指所采集样品的猪、牛、羊等牲畜或鸡、鸭、鹅等家禽;③“组织/棉拭子”指猪、牛、羊等牲畜的脾、淋巴结组织或鸡、鸭、鹅等家禽的泄殖腔棉拭子。
表16 2010年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效果流行病学调查表
省 市(州) 县(市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养殖场户名称
|
| 启用时间
| |
负责人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邮 编
| |
地 址
| 地区(州、市) 县(区、市) 乡(镇) 村
|
一、场/户基本情况
|
1.交通情况:与交通干线距离: Km;与居民区距离: Km;最近养殖场距离: Km;
2.场区布置: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是否分开:□否 ;□是
3.水 源:□自来水 □自备井水 □江、河、湖水 □雨水
4.防疫设施:□进生产区换胶靴 □场舍门口有消毒池 □进场洗澡更衣
□定期全场消毒 □供料道与出粪道分开 □有防鼠和蚊虫设施
5.存栏品种:□畜种: ;
6.来 源:□外省 ;
□本省: □本地区□本县□本场;□种 场□交易市场□贩子□本场/户自繁
7.更新方式: □完全自繁□部分自繁( / );□完全购进;□全进全出 □连续饲养
8. 出场流向:□出口,□外省,□本省其他市/县,□本地,□屠宰场,□其他养殖户
|
养殖情况(头/只)
| 种畜
| 能繁种畜
| 后备种畜
| 年出栏数
| 年末存栏数
| 购进种畜数
|
|
|
|
|
|
|
二,口蹄疫疫苗应用情况
|
1. 疫病史: ;诊断结论: 。
2. 2008~2010年发病情况:
|
| 种公畜
| 能繁种畜
| 后备种畜
| 哺乳幼畜
| 断奶幼畜
| 成年畜
|
发病时间
|
|
|
|
|
|
|
发 病 数
|
|
|
|
|
|
|
死 亡 数
|
|
|
|
|
|
|
病 程
|
|
|
|
|
|
|
发 病 率
|
|
|
|
|
|
|
死 亡 率
|
|
|
|
|
|
|
3.疫苗使用情况
|
疫苗名称: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
|
免疫程序及剂量
| 种畜:
|
能繁种畜:
|
后备种畜:
|
哺乳幼畜:
|
断奶幼畜:
|
成年畜:
|
4.疫苗使用史
| 原先使用疫苗名称: (换疫苗之前);停用年月: ;
生产厂家:
停用原因:
|
三, 疫苗免疫后安全性
|
□ 副反应率(免疫后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无其它症状) / (反应头数/免疫总头数)
□ 发病率:免疫后3天内,出现临床症状 / (发病头数/免疫总头数)
□ 死亡率:免疫后3天内, / 死亡头数/免疫总头数
□ 流产率:免疫后3天内,流产的比率 / (流产头数/妊娠总头数)
|
四, 疫苗使用后有效性
|
1.控制效果(保护期内、口蹄疫发病情况)
|
名 称
| 发病数
| 发病率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淘汰数
| 淘汰率
|
免 疫 前
|
|
|
|
|
|
|
免疫有效期内
|
|
|
|
|
|
|
2.总体评价:□好 □一般 □不明显 □无效果
|
五.其它情况(养猪场填写下列指标)
|
1.猪疫病情况
|
| 种公猪
| 能繁母猪
| 后备母猪
| 哺乳仔猪
| 断奶仔猪
| 育肥猪
|
发病时间
|
|
|
|
|
|
|
发 病 数
|
|
|
|
|
|
|
死 亡 数
|
|
|
|
|
|
|
病 程
|
|
|
|
|
|
|
发 病 率
|
|
|
|
|
|
|
死 亡 率
|
|
|
|
|
|
|
主要症状
病 因
| |
2.其它疫苗使用情况
|
| 兰耳病疫苗
| 猪瘟疫苗
| 伪狂犬疫苗
|
疫苗种类
| 弱毒活疫苗
| 灭活疫苗
| 淋脾苗
| 细胞苗
| 国产苗
| 进口苗
|
疫苗名称
|
|
|
|
|
|
|
生产厂家
|
|
|
|
|
|
|
免疫对象及
次数/年
| 种公猪
|
|
|
|
|
|
|
能繁母猪
|
|
|
|
|
|
|
后备母猪
|
|
|
|
|
|
|
哺乳仔猪
|
|
|
|
|
|
|
断奶仔猪
|
|
|
|
|
|
|
育肥猪
|
|
|
|
|
|
|
免疫程序
| 种猪:
|
仔猪:
|
育肥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