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市区华东农业大市场、县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与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的特色交易市场建设。大力推动网上展示和交易,建立农产品网络行情预报和推介系统。发展连锁配送、冷链物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专卖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流通型合作社和经营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销售率达45%,农产品出口额达1亿美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销售率达70%,农产品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
3.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开展农产品“三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宿迁市知名商标)、“三名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江苏名牌产品、宿迁名牌产品)创建活动,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创建工作。到2015年,全市创建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产品(农业)1个、江苏名牌产品(农业)20个。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三名商标”达100件、“三名产品”达60个,有2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上市目标。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泵站更新改造,加快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疏浚整治沟渠,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引排畅通。到2015年,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0%,大中型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5。到2020年,全市农村河道全面恢复到设计标准。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加快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治理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90万亩。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178万亩。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着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秸秆还田机械,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机作业组织程度。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步进式、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9000台和400台,机插面积达到240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
(五)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升生态农业质量水平。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到2015年,全市“三品”总量达80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三品”总量达1100个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