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业。围绕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民族工艺、特色文化产品等重点,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产业承接与项目合作,发展影视创作、音乐制作、广告设计等文化类创意产业,推动文化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城镇。引进和开发休闲度假、高端生态、历史文化、新兴专项等特色旅游产品。
(九)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业。抓住东部地区纺织企业加快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我省桑蚕养殖传统优势和苎麻种植独特优势,积极建设原材料基地,完善服装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重点承接高档丝绸、棉和苎麻制品,汽车装饰、服装等产业和产品。
皮革产业。依托我省皮革原料丰富、产业基础较好、配套齐全的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市场,构建皮革原材料、后整理及皮革加工产业体系。丰富皮革产品种类,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成都“中国女鞋之都”建设,培育发展乐山皮革产业集群。
家具产业。进一步引进知名家具企业,围绕新型环保装饰材料、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办公家具、竹藤家具等产品,引进、创新人造板及家具生产技术和工艺,培育名优产品,壮大成都产业集群,打造西部重要的家具产业聚集地。
家电产业。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的家电品牌企业,加快传统家电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和个性化家电产品,重点承接发展各类知名品牌家电产品和关键配套产品。
(十)加工贸易。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产能整合、生产布局调整和国家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重点围绕便携式电脑、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产品、光伏产品、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类等产品,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以成德绵地区为依托,建设汇集终端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的集聚区。
三、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
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条件,优化承接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十一)发挥重点地区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成都经济区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川南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川东北经济区积极承接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等产业,构建联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新兴产业带。攀西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钒钛、稀土、水电、特色农业、阳光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和我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特色畜牧业等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承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招商引资局、科技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省旅游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畜牧食品局、省能源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