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
| 目标任务
| 总体要求
| 牵头部门
| 负责人
| 责任部门
| 负责人
| 配合部门
|
六、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 (一)哈尔滨老街坊保护利用工程。
| 1.精心搞好规划设计,整体区域改造注重街区的风格特色,保留建筑严格尊重历史风貌,新建建筑严格规范高度、体量、色彩、风格,切实做到与保留建筑有机融合、整体协调。修缮建筑修旧如初,重现特色。
2.切实搞好居民动迁安置工作,针对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易地腾迁的特点和难点,认真做好前期摸底、房源落实、政策保障等各项准备,细心开展易地腾迁的群众思想工作,引导被腾迁居民按期搬迁,支持建设,确保各项改造顺利实施,和谐稳定。
3.统筹搞好工程组织建设,科学合理确定保留建筑、修缮建筑、新建建筑的工程时序,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严格保护壁画、雕塑等文化遗产,协调推进道路、广场、供热、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工程有序衔接,按照既定时限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
| 市城乡
规划局
| 俞滨洋
| 南岗区政府
| 丁 坚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城乡建设委
市国土资源局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市城投公司
|
对位于南岗区海城街的欧式建筑群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建设,腾迁70栋特色建筑的居民,拆除4.3万平方米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实施街区建筑的立面整饰、内部改造和设施配套,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风貌。
|
(二)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保护利用工程。
|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道外区政府
| 孔庆勋
井 岗
|
续建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同步实施周边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三期、四期的征收腾迁,腾迁居民3995户,征收房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
(三)红房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 哈西办
| 玄兆国
|
对位于学府四道街与哈西大街交汇处,前苏联援建的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存留的2.2万平方米3座厂房进行保护性改造,按照原有风貌修复建筑立面,恢复周边生态植被,植入现代商服业态。
|
七、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工程
| (一)经纬街北端、松花江沿岸空间改造建设。
| 1.充分把握地域空间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信息要素,融合当代前沿设计理念,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城市重点区域空间规划设计,着力打造具有地标性影响的建筑精品,塑造适宜城市现代生活的空间环境。
2.积极主动做好工程建设的审批服务工作,协同社会力量助推城市建设加快发展,超前沟通服务,加快审批步伐,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工程建设如期实施、尽早启动。认真搞好工程建设的统筹布局和组织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重点区域环境、交通、生产、生活的影响。
3.加强工程质量的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各项质量标准,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实施工程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创建优质工程。
| 市城乡
规划局
| 俞滨洋
| 市城乡
规划局
| 俞滨洋
| 市城乡建设委
市财政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市城管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公安交管局
市城投公司
|
重点启动城乡规划展馆和人民广场工程,于年底前完成2万平方米的城乡规划展馆主体工程建设,适时启动3万平方米,集游憩、演艺、集会、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人民广场建设。
|
(二)博物馆周边区域空间改造建设。
| 市地铁集团
相关开发单位
| 郭立杰
马柏成
|
重点推进博物馆周边北京街、花园街、邮政街、满洲里街围合区域32.74万平方米的综合改造工程,围绕强化博物馆等保护建筑的辐射影响,拆除电力大厦等既有建筑,新建风格相互融合、形象整体协调的组群建筑。
|
(三)哈西客站新区域空间建设。
| 哈西办
| 玄兆国
|
重点配合哈西客站主体工程,完成10万平方米的站前集散广场建设,配建公交站场等关联设施,同步实施3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建设。
|
(四)和兴路高校聚集区空间建设。
| 相关建设单位
|
|
启动哈师大文化艺术产业园、哈工大科技中心工程,先行推进师大文化艺术产业园创业基地、创意中心、孵化中心和工大科技大厦主体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