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基地标准
㈠医院条件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应为有临床教学能力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
㈡组织管理
1、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作为医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科);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有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有组织本院师资定期学习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计划。
3、有全科医学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教学基地建设费用、老师的带教费、授课费等)。
4、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培训计划、奖惩制度、例会记录等)。
㈢师资队伍
1、各学科有专人(主任或教学秘书)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工作,师资队伍稳定。
2、授课老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主治医师资格。
3、带教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熟悉全科医学的概念、知识和技能。
㈣教学条件
1、具有完成全科医生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室、图书室等,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
2、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内、外、妇、儿、急诊、康复、眼、耳鼻喉等科室,具有满足培训大纲要求的病种及病例数。
3、为学员提供住宿等必备的生活条件。
㈤教学要求
1、依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制定临床教学实施计划和相应的培训轮转表、登记表及考核表等。
2、建立严格的教学评估与考核制度,各项教学记录清晰完整、工作规范。
3、负责与辖区内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签订协议书,按培训大纲要求安排培训医师参加社区实践活动。
附件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标准
㈠机构条件
基层实践培训基地应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㈡组织管理
1、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工作作为教学任务之一,由一名负责人分管全科医生培训工作。
2、有健全的全科医生培训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各类病例、记录完整。
3、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学员基层实践档案。
4、有全科医生培训经费,并专款专用。
㈢师资队伍
1、指导医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2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具有全科医学教学意识和经验,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与教学能力。
2、有3名以上指导医师在省级以上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接受过师资培训,并考试合格。
㈣教学条件
1、科室设置及功能完善,设有全科医学科、妇女儿童保健科、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科、辅助检查室、医学检验科、康复科、中医科等。
2、有相对固定的管理人口和完整的服务记录。每个带教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带教医生每日门诊量不低于20人。
3、能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传染病防治和计划免疫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保健和社区康复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宣传服务、健康管理。
4、教学管理与设备齐全,医疗设备能满足全科医生培养中基层实践的各项要求,设有教室(会议室),具有投影仪、计算机等,至少2种以上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杂志和10种以上常用的医学书籍。
㈤教学要求
1、依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制定基层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和相应的培训轮转表、登记表及考核表等。
2、建立严格的教学评估与考核制度,各项教学记录清晰完整、工作规范。
附件4:
2011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汇总表
填报单位: 市卫生局(盖章) 培训开始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 所在市 | 县(市、区) | 单 位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现从事专业 | 工作年限 | 执业(助理)医师证号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