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难,人为破坏严重。我区的法律规章虽然比较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草原监理队伍能力薄弱,执法经费短缺。乱采乱挖、违法征占用、开垦草原等违法活动不断出现,年平均发生草原违法案件2000起左右,查处结案率在90%左右。
(三) 充分认识内蒙古草原的重要战略地位
1.草原是影响内蒙古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
内蒙古东西横跨2400公里,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区,大部分陆地被草原植被所覆盖,草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固碳减排以及旅游等方面的多种生态功能。草原的独特地理位置,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不可代替的。
2.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内蒙古是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畜产品,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牧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与草原息息相关。
3.草原是重要的畜产品基地。
内蒙古是全国五大牧区之首,许多畜产品依托草原成长为驰名品牌,蒙牛、伊利畅销国内市场,“小肥羊”、“科尔沁肉牛”、“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乌珠穆沁肉羊”等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区已经具备了年稳定饲养1亿头只牲畜、年生产230万吨肉、10万吨绒毛、900万吨牛奶的综合生产能力。牛羊肉等产品主要来自大草原,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4.草原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
草原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的三大碳库。内蒙古草原碳汇总量约为1.3亿吨,其中草原植被0.7亿吨,草地土壤0.6亿吨。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可起到维持大气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5.保护好草原有利于民族团结与边疆的稳定。
内蒙古草原北部大部分与蒙古国接壤,东部与俄罗斯毗邻。草原上居住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牧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交融,和睦相处,推动了草原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草原的兴衰、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草原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总体思路及原则
(一)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和工程措施并举的指导方针,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持续退化的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按照“四保一完善”,即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相关制度的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目标,整合多渠道资金、技术以及资源优势,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