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建设远程会诊系统。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2011年完成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枝江市人民医院、赤壁市人民医院、鹤峰县人民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个县级医院与协和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四、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一)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省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2011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着力改善三级医院急诊设施和条件。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急诊病人实行“三先三后”,即先就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全省三级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3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护理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支持政策。
(二)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1、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严格考核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
2、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立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减少患者“垫支”、“跑腿”和“排队”问题。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及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