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支付、技术、物流和认证等支撑服务体系的突破性发展相互促进。网上支付业务在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网络信用和支付安全问题。2010年支付宝使用商家超过46万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技术研发日趋成熟,云计算、物联网和自然语言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有效解决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数据服务等瓶颈问题。物流领域已形成六大物流走廊、四大物流聚集中心和五条省际物流通道,特别是快递业迅速兴起,为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提供物流支撑。截至2010年,我省拥有快递经营许可业务企业712家,全国民营快递前10强中浙商占了7席。电子认证日趋广泛,支撑体系不断建立,全省累计发放各类电子证书60多万张,为电子商务发展夯实了基础。
5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硬件环境日趋完善,截至2010年,有线宽带接入比例达98%以上,城市接入带宽4M以上超过45%,乡(镇)接入带宽2M以上达40%,行政村接入带宽1M以上达30%,3G网络实现了乡(镇)以上重要地段全覆盖。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6〕58号)等一批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了“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和“全省电子商务提升工程”。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力度加大,省内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国内首个电子商务博士点和首个电子商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均落户我省。同时,依托开展打击网络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等载体,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上交易秩序。
但是,我省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发展短板和瓶颈。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产业扶持政策尚不系统,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大多数行业网站仍处于供求信息发布等初级阶段,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单一,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不深等问题较为凸现,离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目标还有距离。网络零售起步较迟,网络零售企业(B2C)单体规模和团购等新型业态落后于北京、上海等省(市)。支撑服务亟待完善,物流配送和中高端人才供给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特别是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及仓储用地落实困难,部分浙商经营的快递企业总部外迁。
(二)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省电子商务有望进入跨越发展期,机遇大于挑战。
1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民数量全球第一,随着具有网络消费习惯的新生代居民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网上交易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提升。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8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3.75倍,其中网上零售额将达3万亿,是2010年的6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同时,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应用,都为电子商务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坚实基础。
2战略地位提升。电子商务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的特点,改变着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在拓展市场方面,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商圈”概念,使交易和服务象产品一样流通,进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扩大了市场空间。针对全球不同时区,企业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全天候交易,延长了交易时间。农村居民可以依托电子商务,逐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和服务,开拓了农村市场。在产业转型方面,依托电子商务,生产商可以直接构建零售终端,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大大缩减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目前,网络销售已成为新品牌成长的“快车道”。据测算,依托网络销售仅用传统方式1/5的时间和1/40的投入,就能培育出一个知名品牌,加快了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领域的拓展。在市场监管领域,网络交易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特征,是新时期实现市场有效监管和新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此外,电子商务在节能减排、创造就业、支持创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