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大力开展消防宣传“七进”工作,通过举办专题活动、设立宣传阵地、发放宣传资料、媒体联动造势等方式,使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六)火灾形势基本平稳:
“十二五”期间,全市火灾形势基本平稳,未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和“火烧连营”火灾基本得到遏制,农村、社区“小火亡人”火灾稳中有降。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我市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消防安全责任制还不够落实;二是城乡公共消防设施欠帐较多,现有消防站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三是消防车辆装备不足,特勤装备缺口较大;四是新增火灾隐患及隐患“回潮”现象较为严重;五是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特别是乡镇专职消防队伍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全市消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和打造公安消防“铁军”为依托,以预防和遏制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治火、专群结合,大力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及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努力掌握新形势下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的主动权,推动消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遵义”、“平安遵义”,全面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三、主要目标
(一)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突发公共事件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并发挥作用,消防业务经费满足消防事业发展需要。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重大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改机制,城乡防火条件明显改善,重大火灾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三)消防站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布局更加合理。消防站建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消防特勤力量训练和作战体系基本形成。
(四)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五)社会公共消防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消防力量发展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专职消防力量有较大发展,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普遍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六)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和学历教育范围,消防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消防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工作普遍开展。
(七)城乡消防规划得到严格实施,城市、城镇公共消防设施“欠账”要逐步消化,并与城市、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