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知识创新、产业创新、产业支撑以及研究院、产业联盟、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六大创新工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区域创新环境等完整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破解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发挥自主创新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知识创新基础工程。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形成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性技术,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依托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指南和重大产品研制路线图,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技术成果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研究院建设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依托优势企业,结合科研院所改制,采取资产重组、并购等多种形式,建设和完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化、集成化创新成果,支撑产业持续发展。
(五)产业联盟建设工程。立足产业创新需求,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立若干产业联盟,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交流与合作,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整合各类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加快产业聚集发展。
(六)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西安、宝鸡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创新体系,聚集科技、产业、资本、园区等资源,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推动创新型城市主导产业升级,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为建设创新型陕西奠定坚实基础。
五、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