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1. 全面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以市中小企业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为龙头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设立融资服务中心,协调各金融部门、企业之间关系,建立联保制度,形成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业“六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对小额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在三年内免征所得税。加强银企保对接。推进农联社改制,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建立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注入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补助机制,用于注入本级担保机构,扩大资本金规模,增强担保能力。向域外银行等金融单位推荐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吸纳域内外资本,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初创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推动企业向成熟期发展。
2.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每年定期举办“PE走进辽源”股权融资高峰论坛。加大各类基金与中小企业对接力度,建立股权托管中心、资产评估公司、资产拍卖公司,发展典当行,开展银行保理、票据贴现业务;发挥清华大学同学会、商会、企业家协会作用,建立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共保的“互保池”。引进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放大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不断提升全市信用担保行业整体实力。
3. 完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扶持体系。对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上市意愿强烈的企业免费实施系统性服务和配套政策支持。开展多层次的上市融资培训服务,促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上市。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各类培训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兰德培训公司、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的合作,建立域外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继续开展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培训工程、国家银河培训工程、“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工程、特色园区培训工程、“贴身式”专业化服务培训工程和职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各层次人才所需能力。组织开展校企对接、“五送两促三进”岗位对接等系列对接活动,实施企业用工保障工程。加强企业家协会和创业者协会建设。为企业家学习、合作、交流、发展搭建平台。定期、有目的的组织企业家到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对口学习考察。
(六)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1. 组建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提高市中小企业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服务功能,发挥其龙头带动、整合资源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服务队伍,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引进战略合作者。引导社会资源有效发挥专业机构服务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打造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