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职教管理体制
1.坚持政府统筹领导。健全常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落实国家和省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发展举措,保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保持在1∶1。实行职业学校面向来常就业人员子女和外地就读学生招生,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政策。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督导检查制度,每年开展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工作督查考核。落实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建立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面。
2.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常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定期召开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听取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汇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形成各部门共同重视关心支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面。各有关辖市、区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本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
3.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扎口管理各类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承担各类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统筹高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统筹和支持各类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人社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管理、职业资格准入、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和技工院校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其它部门协助管理职业教育。发挥行业协会在专业设置、人才预测、教学咨询、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导作用。
4.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方案”,改革对职业学校的管理方式,运用市场引导和评价督导机制,进一步确立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教育教学、人事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自主权,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岗位聘任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建立学校发展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面向市场和校企合作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形成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校文化和制度体系。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教学模式。推行任务式课程和项目课程,突出技能水平提高,动态完善教学内容,实训场所与工作场所接轨,营造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实行理实结合、做学一体教学模式。推进五年制高职与高级工、中职与中级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80%,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申报专利证书,获得“三证”。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开发综合实训课程辅导教学资源和实训模拟软件,覆盖主干专业课程,定期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争取在国家和省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