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行职教德育新模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形成有效开展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和生态道德教育及职业规划指导的载体和形式,形成“一校一特”德育特色,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和“三星”评选,每年表彰“十大技能明星”“十大就业明星”“十大创业明星”,实施《常州市职业学校校园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评选一批优秀文化校园,50%职业学校创建成省级和谐校园。
3.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和整合课程,开发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工作室和创业实践基地,建立创新创业大赛制度,每年开展创新作品展评、创业设计大赛,依托“常州市龙城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园”,成立常州市职业教育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院校工作站,形成课程、实践、大赛、指导服务配套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校建有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出一批成功创业典型。评选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学校。
4.健全技能大赛制度。按照“四覆盖,四促进”要求,实行校、辖市(区)、市各级技能大赛制度,每年举办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参加的“技能竞赛月”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省赛,力争取得佳绩,促进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和职业学校加大对技能大赛的经费投入,建立对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学校的表彰奖励制度,并在职称评审、评先奖优、就业推荐、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五)创新队伍建设机制
1.合理确定教师结构。根据学生规模核定各类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数,畅通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渠道,实行编制内特聘企业兼职教师办法,建立特聘兼职教师库,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行教师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创业认证教师培训鉴定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培训鉴定50人,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或职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创业认证教师200人,职业学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达到20%以上,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保持在40%。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占20%。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2.实施职业学校教师五级阶梯发展方案。健全职业学校职教新秀、职教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职教名师五级阶梯发展方案,充分体现“双师型”能力要求,实行与普通教育并列设置、同等待遇,形成评审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教师加快专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