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快速提升零部件配套水平。利用省内现有资源,发挥整车企业的聚集作用,重点引进、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特别是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等核心关键零部件。重点建设广汽菲亚特22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湖南吉利30万台汽油发动机及30万台大扭矩自动变速器技术改造项目、长丰迪美汽车电子生产基地、江麓容大与德国博世合作开发生产的CVT项目、易通科技自适应可变阻尼减震器及空气悬架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汽车电子等领域生产企业和技术,满足我省不断发展的汽车工业需求,特别是重型车辆和工程机械发展的需求,完善配套体系和产业链。“十二五”末,力争培育3~5个零部件制造企业进入跨国汽车(集团)公司的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提高整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其中长沙福田、长沙比亚迪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长丰集团、湖南吉利、株洲北汽控股、江南汽车达到50%以上,广汽菲亚特、陕汽环通本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的基础上,提高汽车零部件出口及国内配套率。
6、加快汽车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鼓励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所联合进行汽车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建设集研发、论证、实验、生产、国际互认、市场拓展、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1~2个国内知名轿车品牌、1~2个国内载货汽车优秀品牌,提高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作用
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已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研究修定我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支持列入本规划的项目建设,在资金、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
坚持和完善省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工作制度,特辑是省内汽车和零部件重点骨干企业的联系制度。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兼并重组力度,利用省内现有资源要素,完善和壮大产业链。
2、加快市场培育和拓展步伐
鼓励购买和使用省产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积极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拓市场,融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开展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会展设施,定期组织高水平的汽车及零部件展览,承办大型国内外汽车赛事,提升我省汽车工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