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四十三条 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包括以下全部或者部分内容:
(一)计时工资、计件单价、劳动定额标准;
(二)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
(三)各个岗位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加班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
(六)工资调整办法;
(七)带薪假期,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八)福利待遇和奖金分配办法;
(九)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支付办法;
(十)其他与劳动报酬分配有关的事项。
第四十四条 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期满两个月前,双方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续订或者重新订立。
第四十五条 专项集体合同协商代表的产生、协商要求的提出以及协商、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事项,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集体合同的争议处理
第四十六条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
协调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由争议协调处理人员和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后生效。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四十八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调解仍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