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保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

  (十二)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新的水情工情,重新修订城市水利发展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镇、各类工业园区防洪排涝重点区域水系调整规划的制订,完善淮安生态新城、盐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及空港产业园四大园区水系调整规划,加快推进实施,保障园区发展。(市水利局会同市规划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十三)加固大运河堤防,建设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使城市防洪达到设计标准。开挖茭陵一站引河与淮河入海水道相通的兴淮河,全面疏浚整治城区排涝河道,提高内部排水能力。结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加快渠北排涝泵站建设,扩大外排出路,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实施涟水、洪泽、金湖、盱眙4个县城防洪排涝工程,提高县级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市水利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
  (十四)围绕生态市建设,突出洪泽湖、白马湖生态保护,大力提升滨湖绿化生态景观,加快城市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工程建设。实施大运河、里运河景观提升,古黄河水利枢纽及水土保持工程;结合航道升级,实施盐河城区段水土保持等项目;实施白马湖退圩(围)还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再利用等-5-工程;实施城区河湖补水活水工程;加快白马湖、洪泽湖、古黄河文化景观带、里运河文化长廊、大运河与盐河生态景观带等六大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市水利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部门负责)
  (十五)建立健全防洪减灾指挥机构,及时调整机构组成人员,健全防洪减灾决策会商制度,推进防汛指挥信息化进程,“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覆盖全市重点防洪区域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修订和完善“防、抢、撤、救”各项预案,开展防洪区风险评价。(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
  (十六)探索建立洪水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化保障机制。(市金融办会同市水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研究提出落实意见)
  (十七)以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重点,加快制定控制实施办法。合理调配水资源,认真落实取水总量控制要求,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核定主要河湖水域纳污能力。确定纳污红线评估考核的水功能区名录,开展水功能区基数调查和监测能力清查,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和已有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检查,完善河道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市水利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