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沈政办发[2011]6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沈阳市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沈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加强以改善民生、促进公平、建设和谐社会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根据《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成果显著。

  (一)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近百亿元,改扩建了6所万人规模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了儿童医院等7家市级医疗机构,增加床位2491张;开工建设了沈阳艺术中心、改造了市中心文物库房、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沈阳特别军事法庭专题博物馆和新乐遗址博物馆,修缮了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等世界文化遗产;新建了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铁西区体育场和体育馆、陆校综合训练馆等体育场馆设施;扩建了植物园,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文化遗产博览会。公共设施投入向农村倾斜,新建了104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21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完成了4所县中心医院和3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改造、新建了55个乡镇文化站、1463个农家书屋、1132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05个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文化体育繁荣发展。

  (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到2010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40元,年均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5元,年均增长14.7%。全市就业形势平稳,就业和创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和完善了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创新低,采取“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国企改革等历史遗留的再就业问题,全面整合人才和劳动力两个市场,实现沈阳经济区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逐年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医疗保险体系和保障水平不断完善提高,城镇居民、大学生医保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明显加快,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5元,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24张,千人拥有职业医生达到2.83人,医疗卫生资源占有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在东北地区率先突破5000万人次,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5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

  (三)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口总量稳步增长,户籍人口5年增加24.4万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保持在0.5‰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0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效控制,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措施得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9岁;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3%,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0万人,人才数量和质量已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四)社会事业发展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沈阳市作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全市一般性国有出版社、艺术院团及电影公司、演出公司、影剧院、新华书店等45个市、区县(市)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转企”,在全国率先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域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健全了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了城区106所薄弱学校综合改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推行“大学区”管理模式;推进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协调发展;实行校长、管理干部竞聘上岗,教师全员聘用;小学、中学实行按学区入学等等,综合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管理日臻完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化解,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和谐指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社会管理不断创新,2010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地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