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8)矿产经济产业。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整合矿产资源,优化矿山规模,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开发的新机制,重点开发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5大类矿产,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3大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松嫩平原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矿产开发基地、伊春地区矿产开发基地、牡丹江-东宁矿产开发基地、东部地区矿产开发利用基地、五大连池水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地、境外合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等8大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不含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东荣一矿、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宝山铜矿开发、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鹿鸣钼矿采选、大兴安岭新林区云岭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塔源二支线铅锌铜矿、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黑龙江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争光岩金矿、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提钒工程和无缝钢管、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结构优化升级改造、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新型水泥生产线、齐齐哈尔依安陶瓷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

  (9)林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采用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模式,重点发展低碳、林浆纸、林果、森林食品、北药、木材加工、对俄合作开发等7大领域,推进林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系列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比例,构建林产品加工业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2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七台河市新兴区木制品工业园区、黑森综合批发大市场(加工)园区、伊春光明工业园、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区等4个重点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绥穆木材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特种纸扩建、佳木斯龙江福浆纸有限公司硫酸盐针叶浆生产线改扩建、大庆市林甸海达纸业有限公司纸浆及制品改扩建、黑河广和盛兴有限公司林板一体化、华鹤集团有限公司节能阻燃复合门窗、圣象集团高档实木地板、黑龙江永安集团有限公司木材综合加工、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莓饮品产业化、东宁县雨润集团黑木耳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

  (10)现代服务业。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为方向,以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为着眼点,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区工程为重点,依托哈尔滨国家现代服务业新媒体产业基地,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到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0%。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有限公司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绥芬河亿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东宁重汽华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建设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佳木斯天润公司国际农机博览中心、兰西县滨河亚麻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哈尔滨市商德国际金属物流园、哈尔滨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齐齐哈尔综合物流产业园、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佳木斯现代农业园、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图书配送中心、黑龙江出版集团数字印刷基地、五大连池风景区国际休闲文化城、黑龙江省华洋集团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文化景区、黑龙江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大庆圣地置业有限公司北国之春梦幻城等重点项目。

  2.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工程、“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无规定疫病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蓝莓产业项目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整合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促进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产联结、契约联结、服务联结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和宣传,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设控制性枢纽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以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和牧区水利建设。

  (三)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打好产业项目攻坚战。

  1.建立推进考核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负责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制度,实现省与市(地)之间、市(地)与县(市)之间的两个双重推进,形成省、市(地)、县(市)层层抓项目、担责任、促落实的浓厚氛围。制定十大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提出十大产业年度推进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的管理,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月报制度,修改完善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有关制度,集中支持一批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建立企业主导、政府发挥作用的项目生成机制和项目储备机制,完善项目库。集中组织开展项目会办、银企对接、检查督导、项目稽察、考评奖惩等多措并举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考核,制定全省市(地)产业项目考核办法,以及全省64个县(市)的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和经济总量增幅专项考评奖励办法,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和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实现月通报、季检查、年考核。

  2.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支撑。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找准项目谋划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工作,着力抓好传统优势产业项目谋划工作,加快谋划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施上下结合、横向协作的项目谋划机制,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省市协同、银企合作、场地共建、产业融合,促进不同投资主体合作谋划项目。打造项目谋划平台,多渠道、多形式谋划项目,依靠外脑谋划项目,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生成项目,与中直企业合作联合生成项目,利用国家产业转移政策导向承接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生成项目,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生成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力量,主动走出去与中直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机构定点、定向进行项目对接,由谋划单个项目向打造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等集成式谋划项目转变。加强对谋划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按期落地实施,达到谋划成效。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