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的通知

  (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
  制定并严格执行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提高准入门槛,实施“上大关小”,限制风险高、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项目;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化工园区;建设重庆化工市场及重点区域分市场,实现经营单位进专业市场;建设重庆危险化学品仓储基地及重点区域分基地,实现危化品储存专业化;加强三峡库区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与经营储存单位和运输过程监管,落实防泄漏措施,避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加强化工园区企业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实施重大危险源、关键道路节点联网监控;完善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
  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控制技术的科技研发,推广应用集散控制(DCS)、安全联锁系统(SIS)和紧急停车(ESD)系统,对危险工艺过程重要控制参数进行监控;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监测报警系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加油站等安装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阻隔防爆技术、油气回收技术、内浮顶罐加氮保护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强巴斯夫重庆MDI项目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
  推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优化整合。重点扶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和梁平县烟花爆竹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或开发专用生产装备和安全装备,推广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装备和人机隔离的生产工艺,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主要重危工序和仓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专栏7:“十二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主要指标

“十二五”期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切实减少伤亡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力争实现“零死亡”。到201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园区比例达到90%以上,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达到100%;新招录从业人员100%经过大中院校、职业学校培训。

到2015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50家以内,全部达到并保持二级以上(含二级)安全标准化水平;黑火药、引火线、烟花爆竹生产主要危险工序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危化品事故重点防控区县:长寿区、涪陵区、万州区三大化工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南岸区、永川区、江津区、巴南区。

烟花爆竹事故重点防控区县:梁平县。

危化品事故重点防范类型:泄漏、爆炸、火灾、中毒、窒息。

烟花爆竹事故重点防范类型:爆炸、火灾。


  (六)消防安全
  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进程。完善消防联动执法和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推进城乡消防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强化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推动各类单位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健全市、区县(自治县)、乡镇、村居等四级消防规划体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旧城改造、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同步实施;加快沿江河等天然水域城区消防取水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消防安全设施布局,按标准补充建设公安消防站,加大消防建设资金投入,完善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和消防装备体系,强化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
  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消防安全审批程序,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监督管理。加强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棚户区等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构建“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施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家庭消防安全计划,鼓励家庭配备应急安全包。

专栏8:“十二五”消防安全主要指标

到2015年,全市生产经营性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2以内,有效防控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100%达到“四个能力”建设标准;50%的城乡社区达到消防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多种形式消防队按《重庆市多种形式消防队建设标准》建设达标率达到80%;乡镇(街道)消防监管力量覆盖率达到100%;每百万人拥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不少于1个。

火灾事故重点防控领域: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棚户区、“三合一”场所。

火灾事故重点防范类型:电气失火、用火不慎,安全出口、消防通道不畅,自动消防设施失效。


  (七)特种设备安全
  加强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风险监测及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以事故风险控制为基础的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取缔“土锅炉”等非法制造的土特种设备。建立市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推广应用电子标签(RFID)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特种设备监察、检验、生产、使用等数据联网与共享。
  加快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规范检验受理和检验过程管理。推广风险评估、无损检测、在线检测、科学评价、完整性管理等新技术,大型关键特种设备应用完整性管理、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仿真重构技术。
  建立“一中心六基地”(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中心,合川区、江津区、永川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六个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基地),完善特种设备事故灾难救援体系;健全事故数据库、预案库和专家库,形成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等功能的应急技术平台。

专栏9:“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主要指标

到2015年,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65以内、死亡率控制在0.6以内;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达到97%、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4%;特种设备定检率达到84%以上。

特种设备事故重点防控区县:万州区、长寿区、涪陵区、黔江区、北部新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

特种设备事故重点防范类别: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


  (八)其他行业领域安全
  1.铁路交通。加强铁路道口安全监护和管理,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宣传教育;强化铁路安全保护区内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采砂、采矿、采石、爆破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铁路行车设备隐患,深化铁路货运安全专项整治。
  2.水上交通。加强水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航道整治。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强化码头、运输船舶和采砂、桥梁建设等水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实施嘉陵江草街至河口、乌江河口至白马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船舶标准化改造和渡改桥工程,推进“放心船、平安渡”建设;推行VTS、GPS、AIS、视频监控等技术,在重点支流逐步建设船舶AIS系统,建设乌江与嘉陵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重点企业、港口、码头、桥梁及支流航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完善水上交通事故救援、污染处理与控制、溢油处置等装备和队伍。
  3.渔业船舶。强化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渔业船舶标准化改造,建立动态管理和监控系统,加强渔民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开展“平安渔业”创建活动。
  4.农业机械。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改善安全技术条件,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牌证核发,配备安全监理装备,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