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的通知


专栏14:“十二五”安全监管监察能力主要指标

到2015年,市、区县(自治县)、乡镇、村居四级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安全监管力量覆盖率达到100%;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基本装备配备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事故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六、完善安全保障社会化支撑体系,创建良好安全环境
  (一)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搭建安全科技“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安全技术研究、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统计信息、考试考核、危险化学品登记、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测等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支撑机构,开展技术支撑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等工作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加快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试验基地建设, 以预防事故技术为主攻方向,开展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机构、安全生产专家组、中介服务组织和有关协会学会的科技支持作用。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建设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安全监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和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产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结构。编制安全(应急)产品技术标准和目录。
  (二)健全安全宣教培训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加强安全法律宣传教育,树立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大力培育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行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渝州行”、“安康杯”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宣传机构建设,购置宣传设备、引进宣传人才、开设宣传专栏。将安全防范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区县创建活动。
  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建设国家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西南实训基地,建立安全监管人员准入制度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安全监管队伍资格化、专业化、职业化。依托高等院校培育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等安全专业人才,加快建设重庆市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教育培训。建设重庆安全技术考试考核基地,实现安全培训与考试考核分离。推进厂长资格化、班组长专业化、员工职业化,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变农民工为产业工人,形成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全覆盖体系。
  (三)构建安全保障投融资体系
  建立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安保互动”防灾防损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安全预防费用、风险抵押金收益等“四位一体”的政府安全专项资金投融资体系。推行安全经费超前投入、安全防范超前保障机制,推进实施全市安全投入“百亿工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市级安全专项资金逐年递增500万元,区县(自治县)安全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10%以上;加强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企业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责任保险制度和风险抵押金制度。研究建立非煤矿山闭坑和尾矿库闭库安全保证金制度。推进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对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构建企业、政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系。
  (四)完善社会化安全服务体系
  完善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考试、注册和执业制度,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推广“小政府、大中介、专家担纲”安全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安全中介组织、安全专家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决策咨询、安全标准制订、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抢险、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整治、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保险公司参与企业安全事故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建立中小企业和事故多发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服务托管模式; 积极探索并推行区县、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和提高服务质量。
  (五)构建安全生产举报投诉服务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投诉举报机制,建设涵盖各区县(自治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投诉举报管理系统,开通24小时值守的“12350”举报投诉特服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公众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专栏15:“十二五”安全保障社会化支撑体系主要指标

到2015年,培育一支由安全技术专家、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组成的6000人的安全技术职业队伍;安全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各类在校生达到2万人规模;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第四章 重点工程与项目

  一、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一)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推进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抽采瓦斯100%利用和煤层气开采产业化,以用促抽、以抽促安。
  (二)非煤矿山重大灾害治理工程
  关闭治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生态屏障区内的非煤矿山。治理尾矿库、大型采空区、露天采场边坡及排土场安全隐患,重点为无主尾矿库、采空区、露天采场边坡及排土场。
  (三)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保障工程
  采取超前投入、融资租赁等模式,加快实施全市通客运班车县乡公路危险路段生命工程建设。在易发生车辆翻覆、坠崖等恶性事故的路段设置路侧防护栏;在交叉口或急弯通视条件较差的路段设置反光镜,安装警示桩、防撞墩等。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建设全市危化品专业经营市场和综合仓储基地,在江北区建设主城区成品油专业仓储基地;在万州、涪陵、长寿、永川、黔江、秀山建设危化品区域物流中心和专业仓储设施,在其他区县(自治县)分别建设危化品经营市场和仓储设施。加强烟花爆竹事故隐患治理,在巴南区建设面向主城区的烟花爆竹仓储基地。在长寿、涪陵、万州、永川、綦江等危化品运输主要线路建设应急卸载基地。完善危化品专用运输车标准,依托重庆汽车生产企业,对全市危化品专用运输车实现统一购买、集中管理。
  (五)房屋建筑白蚁危害治理及灾害控制惠民工程
  控制白蚁危害及灾害发生,“十二五”期间每年完成1000万平方米重点公共建筑(政府部门办公点、学校、医院、机场、邮电通讯系统、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建筑、重点宾馆酒店和娱乐场所等)、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典型性民用住宅建筑的白蚁危害治理和灾害控制任务。
  (六)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对重点监控设备、重点场所和重点工程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排查,开展电梯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推进老旧电梯改造“民生工程”,每年改造100台老旧电梯。
  (七)校车安全隐患治理工程
  制定安全环保校车标准,依托重庆校车生产企业,对全市校车实现统一购买、集中管理。
  二、企业技术改造与装备建设工程
  (一)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工程
  推广应用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等增透技术,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率。推广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及处置能力。推广适应0.7m以下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及配套运输、支护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推广应用井下重要设备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控制自动化水平。推广应用三下安全开采技术,优选三下开采方案、保护措施及开采工艺,提高三下煤炭资源安全回收率。
  (二)非煤矿山技术改造与装备建设工程
  推广通风系统安全有效性分析方法、矿山控制爆破与安全预测、安全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等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
  (三)危险化工工艺技术改造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