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坚持节约为本,减量化优先。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生产环节优先实施资源节约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产生;流通与消费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科学消费,推广资源节约型产品和服务。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再循环再利用。科技创新在循环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循环经济创新技术的研究突破,以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再循环、再利用。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社会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形成舆论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
  坚持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循环经济发展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同时有重点的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面确立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产业结构趋向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较完善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自觉性普遍提高,确保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继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城市。
  --资源节约利用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的水耗、能耗明显下降,万元生产总值的废水、废气排放量明显下降,工业用水重复率明显提高。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居全国先进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继续居全国领先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0.55吨标煤/万元。
  --资源回收利用取得新突破。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危险物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全面纳管治理。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清洁生产取得新突破。各行各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全面达到清洁生产目标;工业园区基本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实行生态化改造,循环经济型农业园区进一步增加。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单位GDP排放总量分别下降到2.0千克/万元、1.5千克/万元,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表4-1
  杭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及目标值

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2009/2010年目标值

2015年

目标值

资源产出指标

能源产出率

万元/吨标煤

/14706

18182

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

万元/公顷

520/

820

资源

消耗

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0.68

0.55

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

立方米/万元

/66.4

省下达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立方米/万元

/63.9

省下达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56.6

省下达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

73.92/

80

 

 

 

 

 

 

资源

综合

利用

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95.43/

9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0

80%以上

城市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

%

 

15%以上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率

%

/70%以上

80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60%以上

70%以上

畜禽粪便干湿利用率

%

90/

95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1/

95%以上

农用薄膜回收率

%

85.16/

90

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率

%

/60%以上

70

废纸回收利用率

%

/80%以上

90%以上

废塑料回收利用率

%

/80%以上

90%以上

水泥散装率

%

75/

80

建筑应用非粘土新墙材比例

%

60/

70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年均增长率

%

 

30

再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

 

20

废物

排放

指标

化学氮肥施用强度降低率

%

 

年均降低1.5%

农药施用强度降低率

%

 

年均降低1.5%

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

千克/万元

1.83/

1.5

单位生产总值COD排放量

千克/万元

2.5/

2.0

单位生产总值Nox排放量

千克/万元

0.14/

0.10

污水达标排放率

%

100/

100

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

99.6/

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五、“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构建农业循环体系,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整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生态产业。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优势集聚区集聚,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建成市农科院西湖龙井茶科研基地、市农科院新科研基地、市农科院半山基地和省食用菌良种繁殖基地等四大基地,建成10个省级现代化农业综合区、4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250个设施农业配套项目(设施小区),使全市的设施农业面积达30万亩。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采用高效优质种植模式、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养结合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综合高效产业模式等,巩固提升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
  2.推进农业生产减量化发展。
  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提高征用和占用农村土地的门槛,重视保护耕地后备资源。落实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步伐,鼓励农村住宅向多层公寓过渡,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继续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和制止耕地抛荒,实现不同类型土地的循环利用。
  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技术和设备,加快标准化泵站改造,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提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加大政府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的补助规模,提高对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