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成了多载体、多渠道的老年教育内涵发展格局
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过程中,本市积极加大老年教育内涵建设,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推进老年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认真整理老年教育发展史料,强化老年教育的数据统计,创新老年教育艺术节等活动形式,有关工作目前均处全国前列。此外,明确把发展老年教育列入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做法,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三、制约上海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一五”期间在规模、体系、制度以及教育活动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广大老年人的多种期待、上海老龄化发展进程迫切需求和国际大都市地位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视还不够,投入体制尚未完善。区县街道老年教育投入存在不均衡现象,使部分老年教育机构校舍简陋、设备不足,课程和学习内容尚不丰富,不少单位在认识上仅仅把老年教育看作是唱唱跳跳、搞活动。
(二)老年教育的受众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统计显示,每年以“人次”为单位对老年学校学员数进行统计,仅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2.5%,据此估计,目前全市到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约占全市老年人口数的7%。另一方面,广大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人群仍以机关、事业单位和文化教育机构中的退休职工居多,企业退休职工和农村老人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各级老年学校的办学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从学校性质上看,不少老年教育机构的建制和编制不明确;从学校功能上看,不少老年学校尤其是区县层面的老年大学缺乏对基层老年教育机构的有效指导。
(四)教育形式和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办学形式上,虽然教育机构有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之分,但都以组班的形式进行,对团队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关注度不够。在资源整合上,目前的老年学校基本上以教育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参与的比例不高,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也不够。
(五)老年教育的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海市级老年大学集中于中心城区。区级老年大学主要集中在区政府所在区域,市区两级老年教育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于中心区域。由于目前老年教育是按行政区划布局,因此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域面积较广的乡镇,老年教育机构布局仍然偏少,无法满足老年人就近、方便接受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