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专家委员会下设立老年教育专业委员会,由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知名人士、长期从事老年教育管理和研究的专家等组成,为本市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二)明确各级各类老年教育组织的功能定位
市级老年大学应增强指导服务功能,即健全示范、辐射、服务、指导、引领功能。以自身办学为主,拓展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育研究等功能。区县老年教育机构在发挥办学功能的同时,要承担协调、指导全区老年教育的功能。街镇及居村委老年教育机构应集中精力组织、办好基层老年教育。
要继续办好现有高校老年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老年人随堂听课试点,鼓励高校开发老年教育的新课程,培养从事老年教育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积极推进高校老年大学与所在区(县)老年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整合社会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老年教育
进一步建设好上海远程老年大学,积极开展村居委的组织收视点工作。开发有特色的老年教育网络课程。力争远程老年教育学员人数在“十二五”末期突破50万。
开展养教结合工作,推动为老福利服务机构举办老年教育。积极将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引入养老机构,提供优质课程的菜单,开展适合、适宜、适度的学习活动,探索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工作新形式,力争使全市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普遍开展老年教育服务。
逐步发挥本市已建立的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网络、媒体、电视电台等活动场所和现代传媒为老年教育服务,进一步向老年人开放,使之成为老年人学习场所和学习媒介。
(四)研究并创新老年教育办学和学习模式
加强老年教育研究。开展老年教育的基础理论,特别是应用课题的研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更好指导、推进全市老年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老年教育的教学研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研究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
积极培育和扶持老年学校中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组织的各种绘画、摄影、拳操、舞蹈、歌咏、书法、服饰、手工艺等学习团队。积极开展以讲座、读报、读书、乐龄讲坛等非正规学习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参与老年社会教育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6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