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坚持重点推进,统筹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明确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突出特色和优势领域,整合资源要素,实现重点产业突破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坚持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构建特色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水源涵养和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加强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建设。
  --坚持内外开放,合作发展。全面实行对内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破除要素流动整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坚持把金武经济区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功能组团和整体优势,提升经济区的战略优势地位。
  --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依托有色金属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新材料技术研发和集约化生产,打造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
  --国家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依托重点企业、园区和城镇,着力打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工业固废利用、绿色食品生产、生态环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
  --全国内陆河流域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加快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区、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等重要功能区。发展壮大绿洲经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强化金昌、武威两市城市功能互补,完善城镇布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多元文化相融发展的繁荣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和民族文化交汇的优势,以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为契机,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前五年夯实基础快发展,后五年提升水平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到2015年,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高,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石羊河流域治理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加快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快速壮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不断提升;城镇体系和功能日益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到2020年,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与创新型区域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善,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体制改革和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五节 空间布局


  依据国家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为主轴,以金昌市金川区和武威市凉州区主城区为中心,以主要交通通道连接的县城、重点建制镇和产业园区为主要节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体系,构筑“一带携领、两核互补、点状集聚、重点突破”的点轴式空间开发布局。
  一带携领。“一带”指依托国道G30线、陇海兰新线以及金武高速公路和金大快速通道,构建以天祝县城、古浪县城、凉州区、永昌县城和金川区为重要节点的区域发展带。突出金武经济区经济通道作用,引导产业和人口轴线聚集,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集散功能显著、城镇和人口密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发展轴带。
  两核互补。“两核”指金昌市金川区和武威市凉州区,突出金昌市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强化武威市凉州区文化中心和传统服务业地位,形成“两核”互补、相向发展、协调推进的新格局,构建区域复合中心。
  专栏1 “两核”互补发展

  金川区“一核”。进一步强化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金融、保险、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成金武区域先进制造业发达、宜业宜居、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的核心增长极。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29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3.4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2.3平方公里。
  凉州区“一核”。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光伏发电、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与金昌市工业城区功能配套互补作用,不断提升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承接人口转移集聚,建成金武经济区商贸物流发达、文化休闲旅游特色显著、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48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6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
  点状集聚。突出天祝、古浪、民勤、永昌县城重要支点的作用,整合发展河西堡镇、朱王堡镇、双湾镇、宁远堡镇、黄羊镇、武南镇、红沙岗镇、双城镇、炭山岭镇、大靖镇、土门镇、清源镇、永昌镇、丰乐镇、张义镇、天堂镇、泗水镇等中心镇,促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建制镇为支点的点状集聚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专栏2 点状集聚发展的定位

  永昌县城及重点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北海子湿地的生态优势,加快发展永昌工业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建设成为金武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发展、旅游服务功能强的重要节点。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12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15万人左右。重点支持河西堡镇、朱王堡镇等特色建制镇发展。
  民勤县城及重点镇。大力发展民勤城东工业集中区,进一步强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为主的功能,加强沙漠化综合防治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成为金武经济区农、工、贸协调发展的沙漠绿洲小城市。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8万人左右。重点支持红沙岗镇等特色建制镇发展。
  古浪县城及重点镇。依托古浪“一区两园”以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和现代物流,建设成为金武经济区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小城市和以红色旅游、休闲避暑为主的文化旅游胜地。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10万人左右。重点支持大靖镇、土门镇、泗水镇等特色建制镇发展。
  天祝县城及重点镇。进一步增强县城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天祝县金强工业集中区和炭山岭能源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省内较有影响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金武经济区重要发展节点。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8万人左右。重点支持炭山岭镇、天堂镇等特色建制镇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